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西医助理医师 >> 复习指导 >> 文章内容

2016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考试系统备考:中医基础理论9.3

   2016-03-31 14:50:58   【

  第三节 阴阳失调

  (一)阴阳失调的基本概念

  所谓阴阳失调,即阴阳之间失去平衡协调的简称,是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双方失去相对的平衡协调而出现的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从更广的意义上讲,又是脏腑、经络、营卫等相互关系失调及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失常的概括;临床上主要用阴阳二气的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关系失调来阐释寒热虚实或寒热真假病证,以及兴奋与抑制失调的动静失常病证的病变机制。

  (二)阴阳失调的主要类型

  1.阴阳偏胜

  包括阳偏胜和阴偏胜两个方面,是指人体阴阳二气中的某一方的病理性亢盛状态,属于“邪气盛则实”的实性病机。

  (1)阳偏胜

  ①概念

  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病理性偏盛,机能实性亢奋的病理状态。

  ②成因

  多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虽感受阴邪,但从阳化热;或由于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或因气滞、血瘀、食积等郁而化热所致。此外,长期恣食辛辣、肥甘,或过用、误用温补壮阳之品等,亦可引起阳偏胜。

  ③病机特点

  阳盛而阴未虚(属实热证)。

  ④主要临床表现

  出现以“热、动、燥、赤”为特征的实热性症象。

  ⑤主要发展趋势

  “阳胜则阴病”阳盛则耗伤阴气和津液而致阴虚。

  (2)阴偏胜

  ①概念

  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气病理性偏盛,机能抑制、热量耗伤过多的病理状态。

  ②成因

  多由于感受寒、湿阴邪,或过食生冷,寒邪中阻等,阳气的温煦等机能受到抑制,从而导致阴寒内盛。

  ③病机特点

  阴盛而阳未虚(属实寒证)。

  ④主要临床表现

  出现以“寒、静、湿、痛、白”为特征的实寒性症象。

  ⑤主要发展趋势

  “阴胜则阳病”阴盛则损伤阳气而致阳虚。

123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