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西医执业医师 >> 模拟试题 >> 文章内容

2016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练习试题及答案(5)_第7页

   2016-01-11 08:50:59   【

  参 考 答 案

  (一) A1型题

  1.D 答案分析:中医学是一个具有独特理论的医学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都充分体现着整体认识的方法,因此说“整体观念”是其指导思想。

  2.D 答案分析:在备选答案中,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又称气一元论或元气论)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的方法,只有“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才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

  3.B 答案分析:“治病求本”仅指治疗疾病的总的思路;“辨证求因”是中医学认识病因的思维方法;“四诊八纲”属于中医学观察疾病和分析疾病的方法。“辨证论治”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所以才是中医学的“诊疗特点”。

  4.D 答案分析:秦越人被尊称为“扁鹊”,由于他对医学的贡献突出,因此成书于两汉之际的《难经》便托名于他。而《金匮要略》和《伤寒论》合称为《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机所著,《中藏经》托名三国时代华佗;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

  5.B 答案分析:《黄帝内经》撷取了秦汉以前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哲学成就,在阴阳、精气、五行学说的指导下,总结了当时人类的医学成就,使长期积累的医药知识系统化、理论化,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因此该书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6.C 答案分析:《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该书系统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养生预防,其他四部医书以及整个中医理论体系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说《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

  7.B 答案分析:东汉张机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是一部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专著。张机总结了汉及以前的临床经验,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辨证明确,立法严谨,组方精当,并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思路。

  8.D 答案分析:成书于两汉之际的《难经》从脉法、奇经八脉、五脏的解剖等方补充和发展了《黄帝内经》,并与之共同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9.E 答案分析:东汉的著名医家张机在继承《黄帝内经》学术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他自己的临床经验,创立了外感病的六经辨证论治纲领。

  10.C 答案分析:隋朝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对内、外、妇、儿、五官诸科病证的病源、症状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相当深刻,因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11.D 答案分析: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把复杂的致病因素归纳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类,首次提出了“三因致病说”,发展了《内经》和《金匮要略》的病因理论。

  12.E 答案分析:晋代王叔和的《脉经》详论24脉法,使《内经》、《难经》确立的诊脉方法得到实施和推广。

  13.E 答案分析:金元时代的刘完素(河间)强调火热病机,临床用药时以寒凉为主,因而后世尊其为“寒凉派”的代表。

  14.A 答案分析:金元时代的朱震亨(丹溪)倡导“相火论”,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观点,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是“滋阴派”的代表。

  15.B 答案分析:金元时代的李杲(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观点,治疗用药以补脾胃为主,故被尊为“补土派”的代表。

  16.D 答案分析:金元时代的张从正(子和)认为病由邪生,邪去正安,治病用药以祛邪为主,故尊称为“攻邪派”的代表。

  17.C 答案分析:明代张介宾(景岳)等对《难经》所倡的命门理论有所发挥,从而丰富了藏象学说的内容。

  18.E 答案分析:清初叶桂(天士)在《温热论》中阐明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创立了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19.B 答案分析:清代吴瑭(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了三焦辨证理论,使温病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20.A 答案分析:成书于东汉末期的《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最早提出药物“四性五味”理论,奠定了中药学发展的基础。

1... 23456789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