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西医执业医师 >> 复习指导 >>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外科学考点讲义:泌尿系结石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外科学考点讲义:泌尿系结石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2019-10-31   【

  西医病因病理

  (一)病因

  1.逆行感染 致病菌经输精管逆行入附睾引发炎症。

  2.尿液逆流 前列腺切除术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射精管向前列腺窝开口,排尿时尿液经输精管逆流至附睾,引发炎症。

  3.淋巴感染 致病菌经淋巴管进入输精管的壁层和外鞘而感染附睾。

  4.血行感染

  5.急性非特异性睾丸炎 多由附睾炎累及形成,而腮腺炎则是导致单纯睾丸炎最常见的病因。

  (二)病理(了解)

  1.睾丸炎 急性非特异性睾丸炎时,睾丸可呈不同程度增大、充血,阴囊壁水肿。镜下见多个局灶性坏死,多核白细胞浸润。曲细精管有炎症、出血、坏死,甚至形成睾丸脓肿。腮腺炎性睾丸炎时,肉眼见睾丸明显肿大,呈蓝色,间质水肿,血管扩张;大量分叶核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曲细精管扩张,腔内有炎性细胞。

  2.附睾炎 急性附睾炎早期为蜂窝织炎,常首发于附睾尾部,小管上皮水肿,管腔内充满脓性分泌物,炎症进而蔓延体部及头部,导致整个附睾肿胀。肉眼见附睾绷紧、肿胀,表面布满充血的血管。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血管渗出增加,管腔内充满大量分泌物。后期可继发纤维化,瘢痕组织可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合形成硬结。慢性附睾炎时,病变常局限在附睾尾部,纤维组织增生,呈结节性改变。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急性附睾炎 全身症状以起病急、发热、寒战为主;局部症状以附睾肿大、疼痛、灼热,疼痛放射至下腹部及腹股沟为特征。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

  慢性附睾炎 一般症状较轻,需结合病史、体征作出诊断。

  睾丸炎 诊断应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腮腺炎与附睾炎病史对其诊断有参考价值。

  (二)鉴别诊断

  1.睾丸扭转 常发生于青少年,局部症状明显,睾丸精索疼痛,放射至下腹部及腹股沟,阴囊皮肤可红肿发热。全身症状较轻,体温及白细胞偶有升高,尿常规检查正常。体检可见睾丸上移,有明显压痛,附睾不在正常位置,阴囊抬高试验阳性。

  2.结核性睾丸炎 多为慢性,附睾逐渐增大,疼痛不明显。寒性脓肿破溃后形成的窦道可长期不愈。

  3.睾丸肿瘤 多为无痛性肿块。肿瘤内出血时可引起睾丸及附睾疼痛。触诊可区分肿瘤与正常附睾,尿及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可正常。

  4.嵌顿性疝 腹股沟斜疝坠入阴囊引起嵌顿时,需与睾丸炎鉴别。疝块常在剧烈活动后嵌顿不能回纳,睾丸无触痛。

  西医治疗

  (一)一般治疗(休息+对症)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托起阴囊,口服止痛退热药物,避免性生活与体力活动;慢性期合并前列腺炎的患者,可配合采用热水坐浴等疗法。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睾丸损伤。

  (二)药物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腮腺炎性睾丸炎抗生素治疗无效,以对症治疗为主,必要时用退热止痛药。

  (三)外治法(先冷后热敷)

  早期可用冰袋敷于阴囊,以防止肿胀;后期用热敷,可加速炎症消退。附睾疼痛严重的患者可用0.5%利多卡因行精索封闭。

  中医辨证论治

  湿热下注证

  证候:一侧或双侧睾丸、附睾肿胀疼痛,阴囊皮肤红肿疼痛,痛引小腹。伴恶寒发热,头痛,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火毒炽盛证

  证候:睾丸肿痛剧烈,阴囊红肿灼热,若脓成则按之应指,高热,口渴,小便黄赤短少。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清火解毒,活血透脓。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脓出毒泄证

  证候:脓液溃出,色泽黄稠,睾丸肿痛减轻,热退或仍微热;或脓液清稀,创口不收,身困乏力。舌红,苔白,脉细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除湿。

  方药:滋阴除湿汤加减。

  寒湿凝滞证

  证候:睾丸坠胀隐痛,遇寒加重,自觉阴部发凉,可伴腰酸、遗精,舌淡苔白润,脉弦紧或沉弦。

  治法:温经散寒止痛。

  方药:暖肝煎加减。

12
纠错评论责编:jianghongying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