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西医执业医师 >> 复习指导 >> 文章内容

2017年中西医执业医师《外科学》基础复习:第五章第二节

   2016-10-19 15:14:22   【

  第二节 冷伤

  ★非冻结性冷伤:是人体解除0°~10°的低温,加上潮湿条件所造成的损伤。

  冻疮:局部痒感、胀痛的皮肤发紫、丘疹、结节病变,伴水肿、水疱。表皮可脱落,出血、糜烂、溃疡;最终形成瘢痕、纤维化;易复发。

  战壕足、水浸足:动脉痉挛、皮肤血管强烈收缩;早期感觉丧失,24~48h后复温后局部反应性充血,异常感觉、烧灼样疼痛;局部水肿水疱,可形成溃疡,常伴蜂窝织炎、淋巴结炎、组织坏死。

  治疗

  局部摩擦无益处,可加重组织损伤;布局外用冻疮膏;局部复温,减轻水肿。

  冻结性冷伤:冰点以下低温造成组织损伤;细胞水平有冰晶形成,细胞脱水,微血管闭塞。

  病理生理

  首先发生外周血管收缩、寒战反应;核心体温<32°出现多器官功能受损;

  复温后损伤:再灌注损伤;局部血管扩张充血,加重毛细血管损伤。

  临床表现

  Ⅰ°冻伤(红斑性冻伤)伤及表皮层,局部红肿充血,痒,热刺痛感,可自愈。

  Ⅱ°冻伤(水疱性冻伤)伤及真皮,12~24h内形成水泡,2~3w脱痂愈合,轻度瘢痕。

  Ⅲ°冻伤(腐蚀性)伤及全层及皮下组织;创面苍白变黑褐色,感觉消失,有水泡,无感染者4~6W坏死组织脱落,形成肉芽肿创面。

  Ⅳ°冻伤(血栓形成、血管闭塞)损伤达肌肉骨骼,甚至肢体坏死,表面呈死灰色无水泡;呈干性坏死,并发感染呈湿性坏疽。

  全身冻伤先寒战、皮肤苍白发绀,疲乏无力;继而僵硬,意识障碍,呼吸抑制,心跳减弱,心律失常;最后呼吸心跳停止;复苏后常有房颤、低血压、休克、肺水肿、肾衰竭。

  治疗

  急救:脱离冷环境,迅速复温,切忌火炉烘烤。将患者置于40~42°温水中,局部在20min内、全身在30min内复温;输注液体应加温。

  局部:清洁局部皮肤,抬高患肢减轻水肿;Ⅲ°Ⅳ°采用暴露疗法,保持创面清洁;分界清晰的坏死组织切除;对于清创、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切并发湿性坏疽者,或有脓毒血症应截肢。

  抗凝:低右ivdrip;扩血管药物;口服布洛芬改善微循环;破伤风抗毒素;营养支持。

  全身:维持呼吸,吸氧;纠正心律失常;胃内热灌洗复温;扩容防休克。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