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医执业医师 >> 考试辅导 >> 文章内容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第二章第二节

   2016-10-17 09:50:50   【

  第二节 特定穴

  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称为特定穴。是针灸临床上最常用的经穴。

  1、特定穴的类别(10类)

  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为主)五输穴、原穴、络穴、下合穴、郄穴、八脉交会穴;

  躯干背俞穴(背部)、募穴(腹部);

  周身八会穴、交会穴。

  2、特定穴的数量

  特定穴共有149个(未计算交会穴),除去重复的20个,共有129个,占整个经穴的1/3多。

  (一)五输穴 60个

  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5个特定腧穴,简称“五输”。与五行相配,又称“五行输”。

  五输穴分布:

 

比喻

脉气状况

腧穴位置

所出为井

水之初流

经气所出,脉气浅小

手、足之端

所溜为荥

水之微流

经气流动,脉气稍大

本节之前

所注为输

水流较大

经气渐盛,脉气较大

本节之后

所行为经

水之畅流

经气通畅,脉气较盛

腕踝关节以上

所入为合

百川入海

经气盛大,脉气充盛,汇合脏腑

肘膝关节附近

  五输穴的特点:a只存在十二经脉之上,每经都有一组。

  b每类穴的命名都提示穴位所在部位经气运行的状态。

  c呈向心性分布。从井穴到合穴依次从末梢向心排列。

  d每个穴位都有五行配属。

  五输穴的五行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近代临床应用:井穴开窍醒神,治疗神志病症;荥穴清热泻火,祛本脏腑经脉火热之邪。

  A、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

  井主心下满:主治肝之疾患,肝气不舒心窝部痞满,郁闷。

  荥主身热:主治心之疾患,热伤神明的心烦、心悸、失眠神昏谵语、狂躁不宁及热伤津液口燥舌干等。

  输主体重节痛:主治脾之疾患,如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肢体浮肿,体倦懒言,大便溏稀等。

  经主喘咳寒热:主治肺之疾患。如咽干咽痒,声音嘶哑,鼻塞不通,气喘少气,小便不利,大便失调等。

  合主逆气而泄:主治肾之疾患,泄:二阴病变,如遗精、遗尿、大便失调等肾气失充的疾患。

  B、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补母泻子法(选举例)

  原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临床运用:⑴本经子母补泻

  ⑵他经子母补泻

  (二)原穴、络穴

  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又称 “十二原”。

  多分布腕踝关节附近。

  “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

  原穴的特点: a与脏腑之原气关系密切。

  b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

  c阴经输原合一。

  临床应用:

  ① 协助诊断相关脏腑的疾病。② 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疾病。

  络穴: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称之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

  分布:十二经脉各有一络穴,均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

  特点:“一络通两经”;“一络治两经”。 “络脉正在两经之间,若刺络穴,表里皆治。”

  临床应用: ① 治疗本经病证。

  ② 治疗其表里经的病证。

  ③ 治疗其络脉的病证。

  ④ 原络配穴法。

  原络配穴法:临床上常把先病经脉的原穴和后病的相表里的经脉络穴相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或主客原络配穴法。

  先病、病重者为主,取原穴;后病、病轻者为客,取络穴。

  大接经:久病则由原穴到络穴,新病则由络穴到原穴。

  躯干部络穴:任脉之络鸠尾治疗胸腹部病症。督脉之络长强治疗腰背和头部疾患。脾之大络散布于胸胁,网罗周身气血大包治疗全身疼痛。

12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