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公卫助理医师 >> 考试辅导 >> 文章内容

2017年公卫助理执业医师_环境卫生学复习:第三章大气卫生_第3页

   2016-11-20 15:38:01   【

  (六)铅

  健康影响

  铅是全身性的毒物,对神经系统、造血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都有不良影响,但它主要毒作用的靶器官是脑和造血系统。

  1.铅对儿童神经行为和智能的影响 由于铅可选择性地蓄积于脑海马部位,损害神经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所以在铅所致的各种亚临床损害中,智能受损尤其明显。儿童因胃肠对铅吸收率比较高,血脑屏障和多种功能发育尚不完全,对这种损害更为敏感。临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降低、缺乏自信、抑郁、淡漠或多动,强迫行为等,与同龄儿童相比,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较低。

  2.对视觉和听觉的影响 铅暴露可使儿童视觉.运动反应时值延长,视觉分辨力降低。铅暴露影响儿童听觉系统的发育,听力降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改变,听觉传导速度降低。

  3.孕妇铅暴露对子女的影响 胎儿正处于各个器官系统发生、发育阶段,对铅极为敏感,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七)多环芳烃

  1.污染来源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天然环境中的 PAH含量极微,环境中PAH的主要来自各种含碳有机物的热解和不完全燃烧,

  2.理化特点

  大气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是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并以稠和形式联接的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总称,又称稠环芳烃。

  低环PAH可分布在气相环境中,但大多数PAH均聚集在可吸入颗粒物表面,尤其在<5μm的颗粒上,可深入肺部。大颗粒上的PAH很少。

  3.健康影响

  由于苯并(a)芘(BaP)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环境化学致癌物,而且致癌性很强,故经常以BaP作为PAH的代表。BaP占环境中全部致癌多环芳烃的 1%-20%,在大气中的浓度大致为 0.001-10ug/100 m3。至今已发现PAH有100多种化合物,其中有一部分具有致癌性。

  动物实验已证明BaP能诱发皮肤癌、肺癌和胃癌。BaP的致癌机制,经多年研究证明,BaP本身是“前致癌物”,需在体内代谢转化后,方成为“终致癌物”。在BaP的整个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是很多的,其中大多数都转化为无致癌性,仅有少数能转化为终致癌物。

  (八)二恶英(Dioxins)

  大量的研究表明,一些合成化学物质可以干扰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影响生殖功能,这类化学物质被称为环境激素(Environmental hormone)。其中,多氯苯并对二恶英(PCDD)、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以及多氯联苯(PCB)等是代表性物质。它们又称为二恶英类(Dioxins)环境毒物。

  Dioxin是环境中上百种类似化合物的总称,最毒的化合物是2,3,7,8一四氯二苯-p-二恶英,或称TCDD。其他Dioxin类的化合物例如 PCBs,毒性也类似二恶英类化合物。

  这些毒物由于食物链的蓄积作用,鱼体中的二恶英类可达环境中的10万倍。二恶英类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脂肪物质,在水中极易进入鱼体和其他生物体内。这样,二恶英沿着食物链达到类顶层的动物体内。

  健康影响

  1.进人体内的途径、分布和代谢 主要是通过污染的食品经消化道进入人体,也可通过呼吸道吸入。因为二恶英类化合物是脂溶性的,所以容易在脂肪组织蓄积,不易排出体外。而在女性体内,二恶英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还可通过哺乳进入婴儿体内,危害胎儿和婴儿。

  2.致癌性 二恶英是已知人类致癌物。

  3.对生殖的影响 二恶英还可引起严重的生殖和发育障碍

  4.对内分泌的影响 孕鼠接触少量TCDD可引起子代雄性激素水平的改变,精子发生受抑制,影响性行为和黄体化激素分泌,变得更雌性化。

  5.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围生期接触TCDD可能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化谱,早期影响原始干细胞,后期影响发育更成熟的系统中的细胞。TCDD可引起胸腺萎缩。影响T细胞和抗体的免疫应答。

  大气卫生标准

  (一)大气卫生标准的概念

  大气卫生标准是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法定最高限值。它是防止大气污染保护居民健康,评价大气污染程度,制订大气防护措施的法定依据。

  1.标准与基准

  基准(Criterion)

  是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的对人群不产生有害或不良影响的最大浓度,是根据剂量一反应关系和一定的安全系数而确定的,不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人为因素,不具有法律效力。

  标准(standard)

  是国家对环境中有害因素提出限量要求和实现这些要求所规定的相应措施的技术法规。标准的制订是以基准为主要依据并且要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经过综合分析而制订的,并由国家管理机关批准颁布,具有法律的制约性的。

  2.两种最高浓度容许值

  我国的大气卫生标准规定了两种浓度的最高容许值,即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和一次最高容许浓度。

  一次最高容许浓度是指任何一次短时间采样测定结果的最高容许值。有些物质能使人或动植物在短期内(瞬间或20min内)出现刺激、过敏或中毒等急性危害,则该物质必须制订一次最高容许浓度,这是确保接触者在短期内吸入该物质不致于产生上述任何一种急性危害的上限值。

  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是指任何一天内多次测定的平均浓度的最高容许值。对一些有慢性作用的物质都应制订此值,亦即经过长时间(数月、数年)的持续作用也不致引起最敏感对象发生慢性中毒或蓄积现象以及远期效应的日平均上限值,在任何24小时内均不应超过,以达到防止污染物慢性和潜在性危害的目的。

  有些物质既能产生急性危害,又能产生慢性危害,则两种最高容许值都应制订。

  我国大气卫生标准以重量浓度(mg/m3)表示,即标准状况下 lm3空气中该物质的重量mg数。

  (二)制订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

  1.我国制订和修订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

  1)对机体不应引起急、慢性中毒:最高容许浓度应低于污染物的急性和慢性毒作用阈,包括不引起潜在的远期效应。

  2)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最高容许浓度应低于嗅觉阈及眼睛和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阈。

  3)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危害:最高容许浓度应低于引起生活卫生条件的恶化和对机体发生间接危害(例如降低大气透明度、影响开窗换气、危害植物生长、腐蚀材料)的阈浓度。

  4)根据现有知识,选择以上几种阈浓度中的最敏感指标,作为确定基准值的依据。

  (三)我国的大气卫生标准

  我国现行的大气标准有两个。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该标准是由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于1996年发布。该标准对10个污染物制订了限值,且每个污染物的标准均分为三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地区应执行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等地区应执行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适用于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地区。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此标准由卫生部等组织修订后于1979年颁布,对大气中34种有害物质制订了限值。

  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

  (一)调查和监测的目的

  查明大气污染来源

  查明大气污染状况

  查明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各种危害

  (二)调查和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1.大气污染源的调查

  1)点源污染 即是对一个工厂或一座烟囱对周围大气影响的调查。

  2)面源污染 即对整个城市或工业区进行大气污染来源调查。

  3)线源污染

  2.大气污染状况调查和监测

  1)采样点选择

  (1)点源监测的选点方式:一般选用以下三种布点方式:

  ①四周布点。以污染源为中心,划分8个方位,在不同距离的同心圆周上设置采样点。

  ②扇形布点。根据不同目的,在污染源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季节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划定3至5个方位的不同距离处设置采样点。同时,应在上风侧适当距离上设置对照点。

  ③烟波下方采样。不设固定采样点而是随烟波变动的方向,在烟波下方不同距离采样,同时,应在上风侧适当距离设置对照点。

  (2)区域性污染监测的采样点选择:

  ①按照城市功能分区,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地区设置采样点。

  ②采样点呈几何状分布。将整个监测的区域划分成若干方形或三角形小格,将采样点设置在交叉点上或在小格内。

  ③根据城市污染源及人口的分布、地形地貌等因素,有选择地设置采样点。

  (3)采样点现场的要求:

  ①采样点应设在空旷地点,不受树木或建筑物遮挡和避免局部区素干扰。

  ②测定有害气体的采样器放置高度应为1.5m左右,也就是呼吸带高度。颗粒物采样高度为3-5m,避免地面尘土干扰。

  2)采样时间 根据监测目的和工作条件而定。我国目前大都采取季节采样,一年四季各采样一批,至少也应在冬、夏两季进行。每次应连续采样3-4天。如果无条件昼夜连续采样,则每天至少采样4次,应包括一天中污染最严重、中等和最轻的时刻。每天监测结果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浓度。

  3)监测指标

  (1)对点源周围大气监测时,应根据所排放的主要有害物质为指标。

  (2)对一个区域性进行监测时,一般均常用SO、IP、TSP等指标。有条件可增加NO2、CO、PAH等指标。还可根据本区域内的主要污染物来选择指标,如氯、氟化物、H2S等。

  4)采样记录 采样时应纪录采样时间、流量、周围环境情况。并要记录天气状况和测定气象因素,尤其应在采样时测定当时气压和采样点气温,以换算出采样的标准体积。

  5)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1)首先计算出某个指标每天的平均值(即日平均浓度),再计算出连续几天采样监测的日平均浓度的均值。

  (2)分别比较一次浓度和日平均浓度的最高值,并计算各自的超标倍数。

  (3)分别计算出一次浓度和日平均浓度的超标率。

  (4)分别比较一次浓度和日平均浓度的最低值。

  (5)运用卫生统计学法进行各种显著性检验,对各地区、各时期等方面的污染状况进行比较。

  (6)计算各种大气质量指数,从而进行环境质量评价。

  (7)从中找出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查明影响范围和污染规律。

  3.人群健康调查

  1.确定调查现场 应根据大气调查监测结果及有关资料来选定调查现场。

  2.确定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必须选自在当地居住年限不少于5年的居民。要选择暴露机会多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甚至可选择老人、儿童等体弱人群。同时应避免职业暴露、服用药物、吸烟、饮酒等嗜好、室内空气污染等混杂因子的干扰。对照人群也必须同样按上述要求严格选定,而且在性别、年龄、居住年限、职业种类、生活居住条件、饮食习惯。经济水平等均应大致相同。

  3.确定观察指标

  (1) 暴露监测:

  ①大气监测

  ②个体采样

  ③生物材料监测

  (2)健康效应测定

  ①疾病资料

  ②儿童生长发育资料

  ③生化指标:

  ④生理功能指标

  ⑤免疫指标

  ⑥人体的遗传毒性试验。

  4.资料统计 可根据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123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