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公共卫生医师 >> 考试辅导 >> 文章内容

2016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医学免疫学精讲复习:第十五章第七节_第2页

   2016-06-20 14:50:23   【

  (四)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

  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是指特导性抗体与相应病毒结合后,使病毒丧失感染易感细胞能力的作用。病毒感染或疫苗注射后体内可产生特异性抗病毒抗体,其中具有保护作用的抗体主要是中和抗体,这种抗体是针对病毒“感染”部位(即与病毒吸附作用有关的蛋白质)的抗体。

  中和抗体在血管内、细胞外液或黏膜表面与相应病毒结合并相互作用后,可影响病毒对易感细胞的吸附和穿入,使病毒丧失感染易感细胞的能力。此即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中和抗体很难进入细胞,对已进入细胞内的病毒不能产生任何影响。因此,病毒抗血汪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少有治疗作用。

  (五)抗体和补体联合参与的溶菌和溶细胞作用

  抗体(IgG或IgM)与相应病原体或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结合后,可通过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在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从而引起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经这种方式溶解的细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分枝杆菌一般不被溶解。

  抗体和补体协同作用还能使某些病毒的包膜发生损伤,从而导致病毒丧失对易感细胞的吸附能力,失去感染性。

  (六)抗体和补体与免疫细胞联合参与的抗感染作用

  1、IgG介导的调理吞噬和ADCC 病原体特异性IgG通过其抗原结合部位(VH/VL)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后,因Fc段发生变构而与吞呼细胞表面相应IgGFc受体结合,从而在病原体与吞噬细胞之间形成抗体“桥梁”。

  这不仅能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调理吞噬),而且有助于强化吞噬细胞的杀伤能力和对病原体感染的组织细胞产生ADCC。

  2、补体(C3b/C4b)介导的调理吞噬和免疫黏附作用 补体裂解产物C3b/C4b具有调理作用。它们可通过N端非稳定结合部位与菌细胞结合,同时以其C端稳定结合部位与表面具有相应受体(CRⅠ:C3Br/C4bR)的吞噬细胞结合,从而在菌细胞与吞噬细胞之间形成C3b/C4b“桥梁”,促进吞噬细胞对菌细胞的吞噬,此即补体的调理吞噬作用。

  若C3b/C4b与菌细胞结合后,以其C端稳定结合部位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CRⅠ:C3Br/C4bR)的红细胞或血小板结合,则可形成较大聚合物,此即免疫黏附作用。大分子聚合物易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清除,因此C3b/C4b可增强机体抗感染免疫能力。

12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