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中医助理医师 >> 复习指导 >> 文章内容

2017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内科学》章节考点:第四章肝胆病证_第2页

   2016-11-18 11:03:11   【

  第三节 积聚

  一、定义:积聚是指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的病症,其中积属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乃为脏病;聚是无形,聚散无常,痛有定处,病属气分,乃为腑病。积:积累、堆积之意,引申为病气积蓄。此处指肿块明显、固定不移的病证。聚:聚集之意,有聚有散。此处指肿块不明显、时隐时现、病位不固定的病证。

  二、源流:

  1、《内经》首先提出病名,并对形成和治则作了探讨。

  2、《难经》明确了积与聚的病理及临床表现。

  3、《金匮要略》记载了一些著名方剂。

  4、《景岳全书》提出了攻、消、散、补四大治法。

  5、《医宗必读》提出分初、中、末三个阶段治疗的原则。

  6、清代:治法方药更加丰富,名贤辈出。

  三、病因病机:

  (一)病机关键:气滞血瘀。

  (二)发病与肝脾关系密切。

  (三)积聚形成与正气强弱有关。

  (四)积聚的病理转归有黄疸、鼓胀、血证、昏迷。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积证治疗宜分初、中、末三个阶段:积证初期属邪实.应予消散;中期邪实正虚,予消补兼施;后期以正虚为主,应予养正除积。

  聚证多实,治疗以行气散结为主。

  (三)分型论治:

  (1)聚证:

  1、肝气郁结证:逍遥散、木香顺气丸

  2、食滞痰阻证:六磨汤

  (2)积证

  1、气滞血阻证: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气滞血阻较甚,兼有寒象,用大七气汤

  2、瘀血内结证: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积志肿大坚硬而正气受损,可并服鳖甲煎丸

  3、正虚瘀结证:八珍汤合化积丸

  第四节 鼓胀

  一、定义:鼓胀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大胀满,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

  二、源流:

  1、《内经》:最早提出了鼓胀的病名和临床表现。

  2、《病源论》:认为鼓胀的发病与感受水毒有关。成因是阳气外虚,阴气内积,脾虚作胀。亦有因大病久病,积劳成损而成者。

  3、《外台秘要》:认为臌胀是由于正虚邪留,脾气虚

  弱。

  4、《丹溪心法》:认为是清浊相混,隧道壅塞。

  5、《兰室秘藏》:认为脾胃虚弱是致病之本。

  6、《景岳全书》:认为病机以气水互结为主;辨证则 寒热虚实都有。

  7、李梴提出了治疗法则;喻昌、唐容川拓宽了病因;

  三、病因病机:

  (一)鼓胀的病理变化总属于肝脾肾损伤。

  (二)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

  (三)病理因素为气、血、水互结。

  (四)病理变化胶痼难解,预后较差,易生变证。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标实为主者.当根据气、血、水的偏盛,分别采用行气、活血、祛湿利水或暂用攻逐之法,同时配以疏肝健脾;本虚为主者,当根据阴阳的不同,分别采取温补脾肾或滋养肝肾之法,同时配合行气活血利水。

  (三)分型论治:

  1、气滞湿阻证: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2、水湿困脾证:实脾饮

  3、水热蕴结证: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4、瘀结水留证:调营饮

  5、阳虚水盛证: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

  6、阴虚水停证: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

12345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