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临床助理医师 >> 考试辅导 >> 文章内容

2016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病理学辅导精华:第七章第四节_第2页

   2016-03-22 10:05:58   【

  四、临床病理类型及特点:

  (一)急性(普通型)肝炎

  1、病变:广泛的肝细胞变性,以胞浆疏松化和气球样变最为普遍。坏死轻微,肝小叶内可有散在的点状坏死和嗜酸性小体。

  2、临床病理联系:肝大、肝区疼痛或压痛的原因。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等升高,肝功能异常。黄疸。

  3、结局:本型肝炎患者多数在6个月内治愈。约5%-10%的乙型肝炎、70%的丙型肝炎可转为慢性肝炎。

  (二)慢性(普通型)肝炎:病程持续半年以上。

  桥接坏死、碎片状坏死;间质胶原纤维增生。

  轻度慢性(普通型)肝炎:点状坏死。汇管区慢性炎细胞浸润,少量纤维组织增生。肝小叶界板无破坏,小叶结构清楚。

  中度慢性(普通型)肝炎: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中度碎片状坏死,出现特征性的桥接坏死。小叶内有纤维间隔形成,但小叶结构大部分保存。

  重度慢性(普通型)肝炎:重度碎片状坏死与大范围的桥接坏死,坏死区出现细胞不规则增生,纤维间隔分割肝小叶结构。

  毛玻璃样肝细胞出现,HBsAg反应阳性。

  结局:

  (三)重型病毒性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

  (1)病变:肝细胞坏死严重而广泛。肉眼观,肝体积显著缩小,尤以左叶为甚,重量减轻,质地柔软,被膜皱缩。切面呈黄色或红褐色,有的区域呈红黄相间的斑纹状,故又称急性黄色肝萎缩或急性红色肝萎缩。

  (2)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出血倾向;肝功能衰竭。

  2、亚急性重型肝炎:

  (1)病变:既有大片的肝细胞坏死,又有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肉眼观,肝不同程度缩小,被膜皱隔,呈黄绿色(亚急性黄色肝萎缩)。可见小岛屿状再生结节。

  (2)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

  五、发病机制:

  1、肝细胞损伤的机制: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

  2、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

  (1)T细胞功能正常,感染病毒量多,毒力强时受感染及免疫损伤的肝细胞多而重,表现为急性重型肝炎;

  (2)T细胞功能正常,病毒量较少,毒力较弱则发生急性普通型肝炎;

  (3)T细胞功能正常,病毒量甚少,毒力很弱则表现为轻型或亚临床型肝炎;

  (4)细胞功能不足,免疫反应仅能清除部分病毒和损伤部分受感染的肝细胞,未清除的病毒可继续繁殖并感染,反复发生部分肝细胞损伤,结果表现为慢性肝炎;

  (5)机体免疫功能缺陷,T细胞呈免疫耐受状态,此时病毒与宿主共生。病毒在肝细胞内持续复制,感染的肝细胞也不受免疫损伤,此时则表现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12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