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临床助理医师 >> 考试辅导 >> 文章内容

2016年临床助理医师《内分泌系统》基础知识:第五节_第2页

   2016-03-03 09:49:20   【

  五、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1.大血管病变 心脑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死亡原因

  2.糖尿病肾病 早期肾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有利于肾脏保护,减轻蛋白尿。

  3.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以周围神经炎最常见;心衰心梗糖肾,肥胖比较紧张;手套感袜子感;

  4.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等引起足部溃疡和肢端坏疽等病变,称为糖尿病足

  5.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Ⅰ期:微血管瘤(20个以下),可有出血; Ⅱ期:微血管瘤增多,出血并有硬性渗出; Ⅲ期:出现棉絮状软性渗出。 以上3期(Ⅰ~Ⅲ期)为早期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

  Ⅳ期: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积血; Ⅴ期;机化物增生; Ⅵ期: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失明。以上3期(Ⅳ~Ⅵ期)为晚期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六、综合防治原则

  治疗措施包括控制饮食(基础),减轻和避免肥胖,适当运动,戒烟,合理应用降糖药。

  七、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

  1.双胍类药物 双胍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增加了对葡萄糖的利用,改善糖代谢,抑制分解尤其适用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或超重的型糖尿病的第一线药物。(考糖尿病的题只要提到身高体重,就说的是肥胖。就选双胍类) 双胍类不良反应是易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2.磺脲类药物(列格类) 它的作用是促进胰岛素分泌。其降血糖作用有赖于尚存在一定数量有功能的胰岛β细胞组织。如果患者的胰岛素没有一定功能了,这个药不好用了。磺脲类药物是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的第一线药物。

  磺脲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低血糖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波糖类):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用于降低餐后高血糖,适用于餐后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在开始进餐时服药。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不良反应为胃肠反应,如腹胀、腹泻;

  4.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常用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主要作用于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因子受体γ(PPARγ)它是胰岛素的增敏剂。使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适用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宜用于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患者。

  八、胰岛素治疗

  1.适应证:

  (1)所有1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都必须用胰岛素 (4)糖尿病需要手术的,不论术前术后都要用。

  (2)2型糖尿病药物控制不住或发生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 (3)合并重症感染

  有时清晨空腹血糖仍然较高,其可能原因有:夜间胰岛素作用不足;

  ②Somogyi效应,即在黎明前曾有低血糖,但症状轻微或短暂而未被发现,继而发生低血糖后的反应性高血糖;既有高血糖又有低血糖即为Somogyi

  ③黎明现象,即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仅于黎明时一段短时间出现高血糖,其机制可能为皮质醇等胰岛素对抗激素分泌增多所致。 Somogyi效应:早晨血糖高,黎明前有低血糖,后来高了。 黎明现象:只有早晨血糖高,其它时间都正常。

  如何鉴别这两个?就用夜间多次测血糖就可以了

  低血糖症 成年人血糖低于2.8mmol/L时,可认为是血糖过低.

  一、病因 最常见病因有胰岛素瘤,为胰岛β细胞肿瘤。

  二.临床表现

  一提到胰岛素瘤,它有个Whipple三联征。清晨空腹发作、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给于葡萄糖后迅速好转。

  三、治疗

  手术治疗。

12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