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临床助理医师 >> 考试辅导 >> 文章内容

2016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病理学辅导精华:第九章第十五节

   2016-03-30 11:51:39   【

第十节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病因

第十一节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第十二节 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

第十三节 尿崩症

第十四节 尿崩症的临床表现以及诊断

第十五节 尿崩症的治疗和预后

  【治疗】

  (一)激素替代疗法

  1.去氨加压素(1-脱氨-8-右旋精氨酸加压素,DDAVP,即desmopressin)为人工合成的加压素类似物。其抗利尿作用强,而无加压作用,不良反应少,为目前治疗尿崩症的首选药物。去氨加压素制剂的用法:

  ①鼻腔喷雾吸人,每日2次,每次10~20μg(儿童患者每次5μg,每日一次);

  ②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片剂,每次0.1~0.4mg,每日2~3次,部分患者可睡前服药一次,以控制夜间排尿和饮水次数,得到足够的睡眠和休息;

  ③肌内注射制剂每毫升含4μg,每日1~2次,每次1~4μg(儿童患者每次0.2~1μg)。由于剂量的个体差异大,用药必须个体化,严防水中毒的发生。

  2.鞣酸加压素注射液5U/ml,首次0.1~0.2ml肌内注射,以后观察逐日尿量,以了解药物奏效程度及作用持续时间,从而调整剂量及间隔时间,一般注射0.2~0.5ml,效果可维持3~4天,具体剂量因人而异,用时应摇匀。长期应用2年左右因产生抗体而减效。慎防用量过大引起水中毒。

  3.垂体后叶素水剂作用仅能维持3~6小时,每日须多次注射,长期应用不便。主要用于脑损伤或手术时出现的尿崩症,每次5~10U,皮下注射。

  (二)其他抗利尿药物

  1.氢氯噻嗪每次25mg,每日2~3次,可使尿量减少一半。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尿中排钠增加,体内缺钠,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加,到达远曲小管原尿减少,因而尿量减少,对肾性尿崩症也有效。长期服用氢氯噻嗪可能引起低钾、高尿酸血症等,应适当补充钾盐。

  2.卡马西平能刺激AVP分泌,使尿量减少,每次0.2g,每日2~3次。其作用不及氯磺丙脲。

  3.氯磺丙脲刺激AVP释放并增强AVP对肾小管的作用。服药后可使尿量减少,尿渗透压增高,每日剂量小超过0.2g,早晨一次口服。本药可引起严重低血糖,也可引起水中毒,应加以注意。

  (三)病因治疗

  继发性尿崩症尽量治疗其原发病。

  【预后】

  预后取决于基本病因,轻度脑损伤或感染引起的尿崩症可完全恢复,颅内肿瘤或全身性疾病所致者,预后不良。特发性尿崩症常属永久性,在充分的饮水供应和适当的抗利尿治疗下,通常可以基本维持正常的生活,对寿命影响不大。

纠错评论责编:hanbi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examw.cn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班次报名
    ¥20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精品套餐报名
    ¥6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单科基础强化班招生
    ¥50.00
  • 2016年环球网校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全科辅导班报名
    ¥200.00
  • 1
  • 2
  • 3
  •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