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

当前位置:考试网 >> 社会工作者 >> 模拟试题 >>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 >> 社会工作者考试中级实务模拟试题精选十二
2020

03/02

考试网

来源

  • 课程
  • 点赞
  • 收藏

2020年社会工作者考试中级实务模拟试题精选十二

2020年社会工作者考试中级实务模拟试题精选十二

  1 [简答题]

  社区矫正对象赵某近日获得了一个就业面试机会,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而且曾经服过刑,肯定会遭到用人单位拒绝,所以在面试中表现得自卑、胆怯,不能自如应答,导致面试失败。

  社区矫正对象陈某在某快递公司上班,在一次送货过程中因小事与客户发生了口角,他更加觉得客户对他们这些有过犯罪经历的人是看不起和排斥的,而且争吵使他丢失了来之不易的工作。

  社会工作者发现不少社区矫正对象都有相似的就业困境,决定为他们举办一个就业辅导小组。服务计划的理念、目标、主要内容如下:

  理念(原因分析、理论基础):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就业辅导服务时发现不少社区矫正对象存在着因非理性信念而导致的自我认知偏差及对社会认同低等现象,因此决定以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为理论基础开展小组工作,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通过改善自我认知提升就业能力。

  总目标:促进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

  具体目标:1.改善自我认知;2.提升就业能力。

  每节活动主题:

  第一节:相互认识、建立小组契约、讨论小组计划。

  第二节:分享就业经历。

  第三节:邀请职业介绍所工作人员介绍就业信息。

  第四节:参观社区矫正就业基地。

  第五节:学习面试技巧。

  第六节:总结、处理离别情绪。

  问题:

  1.分别对上述小组服务方案中的目标与活动主题的相关性、理论基础与活动主题的相关性做出简要评价。

  2.依据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结合案例,修正小组目标(总目标、具体目标),修正每节小组活动主题并简要说明其内容。

  参考解析:

  1.小组服务的目标与活动主题应该严格贴近服务对象的需求,且二者之间要高度相关。案例中表现出来的是:

  (1)各项活动主题包括介绍就业信息、面试技巧、参观基地等,都与“社区矫正对象”的特定身份和特殊心理状态相关性低,主题内容也没有涉及任何“改善自我认知、提升就业能力”的内容,属于一般性的就业促进指导工作。

  (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指出,服务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反应受到服务对象信念系统的影响,如果服务对象用一些非理性的信念看待引发事件,这种非理性信念就会促使服务对象情绪和行为上出现困扰。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包括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和辩论技巧。而活动主题包括介绍就业信息、面试技巧、参观基地等,不涉及该理论及其所配套的治疗技巧,属于简单的直接治疗方法。

  由此可以看出,该小组服务方案各项活动主题与其总目标、理论基础相关性都较小,达成小组目标的困难较大。

  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以人本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著名的ABC理论。

  (1)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主要包括反应感受、角色扮演和识别等。

  (2)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主要包括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和想象等。

  据此结合案例,修正小组工作计划书内容如下:

  总目标:协助社区矫正对象走出就业困境。

  具体目标:①反思自身问题,增强自尊自信;②提升就业能力,积极融入社会。

  每节活动主题:

  第一节:相互认识、建立小组契约、讨论小组计划。

  第二节:邀请心理专家做心理辅导和纠正。

  第三节:分享与人交往,尤其是求职就业中的事例与感受。

  第四节:交流就业求职的经验与教训。

  第五节:模拟求职现场,设定各种求职障碍。

  第六节:提升自信,学习面试技巧。

  第七节:总结、处理离别情绪,联系介绍职位。

扫一扫,刷题抢分
高频易错考点卷   

扫码进入焚题库

  章节模拟测试卷
全真模考预测卷      历年真题解析卷
强化巩固习题卷     考前冲刺提分卷
  社工题库下载  

  万众一心,共战疫情,停学不停课,更多报名资讯、试题下载、课程学习请推加入学习群675032556社会工作者考试交流群

  2 [简答题]

  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学时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则比较贴心。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

  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而且一直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对他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但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

  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会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

  问题:

  1.刘某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是什么?

  2.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哪些专业技巧?

  3.下列说法中,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有哪些?

  (答题时只需在专用答题卡上写出正确选项的代码)

  a.社会工作者应该认同刘某的价值、尊严及社会权利

  b.社会工作者应该接纳刘某本身及其过去的犯罪事实

  c.刘某的迟到可能是有原因的,社会工作者应该结合实际对刘某的问题作个别化处理

  d.社会公益劳动是一种既定安排,社会工作者应该要求刘某在任何情况下都准时参加

  e.社会工作者应该相信刘某是可以改变的

  参考解析:

  1.刘某面临的问题有:

  (1)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刘某社会功能严重缺失,情绪不稳定,牢骚满腹,抵触矫正、就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没有成家等问题。

  (2)服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无法得到或很少得到一般社会民众可以得到的经济、物质、社会保障资源,在生活、教育、就业、卫生、住房、家庭婚姻、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将面临比一般社会民众更大的压力。

  刘某的需要有:

  (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尤其是刘某和父亲生活在一起,靠父亲退休金生活,经济紧张。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刘某没技能、没本钱,难以就业或自己做生意。

  (3)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刘某单身一人,昔日同学都已成家立业。

  (4)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刘某需要恢复和重建其严重缺失的社会功能,成为社会正常的成员。

  2.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的专业技巧有:

  (1)同感。社会工作者应通过阅读刘某的资料或与其接触感受刘某所面对的情况,增进对刘某的认识和理解。

  (2)诚恳。社会工作者要在专业关系中始终保持诚恳的、开放的、真实的态度。

  (3)温暖与尊重。社会工作者要关心、关注刘某的一切,并能够向刘某传达这种情感。

  (4)积极主动。社会工作者积极主动的态度表明关心他。

  3.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有:a、b、c、e。

  3 [简答题]

  小明,17岁,某职校学生。不久前与母亲外出时不幸遭遇车祸,导致双腿截肢。截肢后的小明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与父母关系日渐疏远。职校虽然表示愿意接受小明返校读书,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针对小明致残状况的特殊安排迟迟没有落实,因此,小明至今没有返校。母亲感到十分自责,对小明的任何要求都尽量满足,希望能够“赎罪”。父亲因为唯一的儿子成了残疾人,认为自己是世上最“倒霉”的人,整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小明感到前途渺茫,内心十分焦虑。了解到小明的情况后,社会工作者决定介入。

  问题:

  1.本案例中的小明有哪些服务需求?

  2.依据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教育康复模式,本案例中的社会工作者应开展哪些工作?

  参考解析:

  1.根据《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规定,残疾人的权益和基本需求主要包括康复权、教育权、劳动权、文化生活权、社会福利权和环境友好权。

  本案例中截肢后的小明目前的主要需求包括:

  (1)康复的需求。由于刚刚截肢,小明需要持续的健康维护,需要配备假肢,需要康复训练,需要必要的药品与器械。

  (2)教育的需求。目前小明的教育权被剥夺,虽然学校表示愿意小明重返学校,但因致残状况的特殊安排迟迟没有落实,小明至今没有返校。

  (3)文化生活的需要。目前小明没有返校,没有交往,不方便参与学校及社区的文化生活。

  (4)社会福利的需要。小明需要有人帮助他及家庭了解残疾人的福利政策,需要享受到应有的福利。

  (5)友好、便利的环境需要。需要家庭环境改善,社区中有无障碍通道,需要校园、社区没有歧视,需要友好和支持。

  此外,由于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且由于上学难给小明和家人又带来了心理障碍,对此,小明需要社会工作者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小明需要帮助疏导情绪、调整认知,学习接纳自我,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残疾人的教育康复是指学龄残疾人的特殊教育及义务教育阶段后与职业康复和就业安置等相关的教育工作。

  针对小明的教育康复服务包括:

  (1)对小明开展人与环境互动的教育。帮助小明认知自己的残疾、认识日常生活的环境、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等方法提供专业化重点服务,使小明的身心与环境达成和谐,积极应对残疾及残疾的生活状态。

  (2)进行“补偿性”功能的损害训练,不仅帮助小明学习基础性科学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职业技能训练,还要连接服务资源为小明提供适合身心发展的培训。

  (3)在与服务对象“在一起”工作中,激发小明的主体性,从而达成教育康复、心理康复和功能康复的“三位一体”。

  针对小明父母的服务包括:

  (1)给予家庭照顾者以及家庭成员心理的支持,缓解其精神压力,帮助小明父母防止歧视、忽视或过度的呵护和保护的两极不恰当做法。

  (2)普及相关的残疾人教育康复的相关知识,提升康复技巧。帮助构建社区型社会支持系统,提升社区志愿者的服务质量。

  (3)帮助父母正确认识和对待已经残疾的小明,改变小明母亲的负罪感、过分自责以至于对小明过分溺爱、关照等不正常的情况;改变小明父亲认为自己“倒霉”的看法,使他们树立起对小明康复和发展的信心,从而对小明产生一种正面影响。

  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小明及其家庭的同时,还要促使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和其他残疾人康复工作者掌握有关知识,并使各种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

  4 [简答题]

  小杰,今年12岁,因幼时患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小杰的双脚不能自行站立、独立行走,当时小杰家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因此,没有对他进行及时的康复治疗,这给小杰的生活、学习以及进入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转眼小杰到要入学的年龄,家里的经济条件有所好转,也能给小杰带来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因小杰双脚不方便,且担心他会因此而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小杰的父亲就没让他按时入学,而是请人在家中单独教小杰读书写字,同时也非常注重小杰在兴趣特长方面的培养,看到小杰喜欢在纸上乱涂乱画,就请老师教他学习绘画,后来小杰又喜欢上唱歌,于是小杰的父亲又找来声乐老师教小杰唱歌,基本上小杰喜欢什么,父亲都会及时请相关方面的老师来教小杰什么。久而久之,母亲感觉到这样有些不妥,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某社会工作事务所,向事务所里的社会工作者求助。

  问题:

  1.请针对小杰的情况,分析他所面临的困境与需要。

  2.如何依据社区康复的原则帮助小杰?

  3.当小杰进入特殊学校接受教育后,社会工作者应如何配合学校做好特殊教育工作?

  参考解析:

  1.小杰现在面临的困境与需要主要有:

  (1)康复的需要:小杰缺乏必要的康复训练,双脚不能独立站立行走,也缺乏生活的自理能力,对他人的依赖性很强。

  (2)教育的需要:小杰的父母因担心小杰受他人歧视,在适龄时不让小杰正常入学,只在家中接受少量家庭教育,使得小杰没有接受应有的教育。

  (3)社会化的需要:小杰封闭在家里,没有朋辈交往,脱离社会,造成社会化困难。

  2.残疾人的社区康复应遵循以下原则:

  (1)社会化的工作原则。通过社区康复,残疾人不仅要实现身体功能的康复,更重要的是应实现重返社会的最终目标。

  (2)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社区康复应针对病、伤、残者的康复需求和资源状况,采用低投入、高回报、高效益、广覆盖的方法。

  (3)因地制宜的原则。社区康复应依据社区的社会背景、经济水平、文化习俗、康复技术、资源状况和康复对象需求等实际,因地制宜,采取适合本地的社区康复模式开展工作。

  (4)因陋就简的原则。社区的资源是有限的,应在尽可能动员社区力量的基础上因陋就简,使康复人员、康复对象及其亲友自制康复训练器械,充分利用传统的医学知识,采用易懂、易学、易会的实用技术,使康复成为普遍理解、便于推广应用的服务措施。

  (5)因势利导的原则。利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节假日、双休日,通过政府及慈善组织和“扶贫基金会”等社会力量,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公益活动,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改变生活状态、参与社会生活。

  (6)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的原则。社区康复服务应使康复对象及其家庭成员主动参与,树立自我康复意识,参与康复计划的制订,配合康复训练及回归社会等全部康复活动。

  依据上述原则,社会工作者所采取的实施策略应包括:

  (1)为小杰进行康复训练,连接社区康复资源,并配置一些适当的康复器具,进行必要的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培养小杰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同时注重小杰心理方面的康复和培养,最大限度地降低小儿麻痹症对他Et后生活的影响。

  (2)联系康复机构,在医生、护士的指引下,适当组织小杰及其家长进行户外活动,让小杰多与外界接触,重返社会。

  (3)联系特殊教育的学校或愿意接受小杰的普通学校,并建议小杰的父母将小杰送到正规学校随班就读,接受正常的学龄教育,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在能力。

  (4)协助小杰父母研制家庭可用的帮助康复的工作。

  5

  [简答题] 某社区社会工作者计划成立“手拉手”志愿者俱乐部,运用推动居民参与的工作方法,希望动员社区中的低龄老年人为有需求的高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社会工作者在动员低龄老年人参与时,遇到了一些问题:

  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参与志愿服务,认为社区在搞形式主义,都是做表面文章,没什么实际意义,持观望态度。

  部分老年人想参与,但遭到家人的反对,“子女怕我出意外,就不要给他添麻烦了,而且参加了对我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还是算了吧。”部分老年人对自身的能力有所顾虑,“我没有什么特长,能干些什么呀?”

  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推动社区低龄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时应采取哪些策略?说明运用这些策略时的工作重点。

  参考解析:

  1.进行社区教育和社区宣传

  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参与志愿服务,认为社区在搞形式主义,没有实际意义,持观望态度,这是没有认识到参与的价值,认为参与之后并不能影响和改变目前的状况,缺乏参与的热情。针对这一情况,社会工作者在推动工作进行时,应促进社区低龄老年人对参与志愿服务的价值的肯定。通过社区教育和社区宣传的方法,如社区研讨会、座谈会、居民大会、社区展览会、教育讲座等,让社区居民认识到“手拉手”志愿者俱乐部不是在搞形式主义,而是切实为高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从而提高这一部分低龄老年人的参与热情。

  2.组织家人体验活动

  部分老年人想参与,但由于家人反对,便打消了参与社会事务的动机。面对这种情况,社会工作者应邀请和鼓励他们的家人参与志愿体验。

  3.心理辅导调整认知

  通过个别辅导、团体辅导和活动体验,使这些低龄老年人认识到变为高龄老年人时也会有人为其提供志愿服务,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这与他们的生活、利益密切相关,让子女有意愿鼓励自己的父母参加志愿活动或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

  4.运用优势视角帮助挖掘潜能

  通过沟通与互动帮助老人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增强其自信和工作热情。

  5.进行志愿者培训

  部分老年人对自身能力有所顾虑,担心自己什么也干不了。面对这类老年人,社会工作者应向其说明社区会对志愿者进行参与能力的培训,可采用个别培训或小组训练的方法帮助老年人认识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提高表达、沟通、讨论等技巧,更重要的是协助他们掌握社区的基本资料和最新动态,以便在讨论时能充分论证,具有说服力,培养民众对自己的信心。

  推如何提分?社会工作者考试备考学习计划 推加入学习群675032556社会工作者考试交流群

  社工考试图片培训进行中→2020年社会工作者考试开新课,导师指导教学,早学习稳拿证 >>>

VIP班

适用于希望通过考试的所有无基础学员 试听

通关班

基础薄弱,自制力较差,需要全面巩固考点,决心通关的学员 试听

取证班

有基础,学习自制力较强,决心冲刺通关的学员 试听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525-585 快速联系通道 

责编:chenzhu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