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综合素质 >> 模拟试题 >> 2020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章节习题:写作能力

2020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章节习题:写作能力

来源:考试网  [ 2020年07月07日 ]  【

  写作题

  1.教师的宽容,像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其气氛比起疾风骤雨更见效。她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创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无拘无束,更好地发挥创造力。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请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000字以上,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条理清晰,语言通顺。

  参考范文:

  写作题(参考范文)

  要有海一样的胸怀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是人们给弥勒佛写的一副对子的上联,说的是弥勒佛笑口常开,因为他能容人,能容事。一句话,他宽容。

  学会宽容是当今时代的强音,人们强烈地呼唤宽容。

  作为以教育下一代为己任的人民教师,首先应该在这方面做学生的表率,做学生的楷模,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总会做出一些不宽容的事,给学生们留下不太美好的印象。

  有位初中语文老师,有着10多年的教龄,在当地还算有点名气。由于其能力比较强,被选拔去教高中。因为有10多年没有再去重温当年所学的知识,在上课时,这位老师偶尔会出现一些知识上的小小的错误。开始,学生们也不太在意。可是,到了高三,随着教学内容越来越难,这位老师出的差错也就越来越多。班上学生的意见也越来越大。最后,全班50多位同学联合签名,把要求撤换该老师的信件交给了县里的主管领导和学校的校长。结果,可想而知,这位老师被撤换下来了。后来,该老师生病在家,那些当时要求撤换她的学生觉得自己对不起老师,大家就买了点水果什么的,一起去探望老师。令这些学生失望的是,老师竞把他们买来的水果全部丢到了大门外。学生们一看这情形,傻眼了,只好一个个灰溜溜地走了出来。在回家的路上,同学们议论纷纷,大家都说:“原来老师也有素质差的!”这件事情在当时影响很大。

  老师,请不要忘记,你这一扔,扔掉的是学生的一片心意、一片情意;扔掉的是学生对你的尊敬。尽管他们原先可能伤害过你,使你失去了自尊,失去了面子,失去了工作。但学生有这个权利选择更适合的教师。

  老师的胸怀,应该比大海还要宽广,这样才能够容纳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才能够不计前嫌。我们要知道,学生还是成长中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常会犯错误,他们还没有成人,他们还需要老师去教他们怎样做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老师本身就应该比学生更懂得如何尊重人、理解人、宽容人。

  宽容,并非人的本性,从来就没有谁敢放言自己从小就知道怎么去宽容别人,包括老师。重要的是,应该去学,应该在实践中去学,从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中去学。

  其实,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反思自己,我们在对待学生时,宽容过他们的错误吗?你宽容了他们。他们高兴了吗?

  老师,请记住:“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教鞭下有爱迪生。”请你学会宽容吧!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焚题库】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密训试题】

欢迎加入教师资格证交流群814304627教师资格考试报名  ,还能和考友一起学习交流!

  2.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

  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1000字以上。

  参考范文:

  关于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思考

  “美德”与“知识”的关系问题是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他所提出的“知识即美德”的著名论题,是他的道德哲学中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命题。他一生都在考察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美德,并不断在进行道德实践。

  如果从狭义的角度看,把“知识”等同于科学意义上的知识,那么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这句话是很容易被否定的。知识怎能等同于美德呢?这不就意味着知识越丰富的人道德水平越高,知识越浅薄的人道德水平越低吗?抑或是受教育程度越高学历越高的人道德水平越高?如果以这狭义的知识观来理解的话,未免不使我们产生怀疑。

  我们都知道,知识并不总是与美德相伴而行,而美德也并不总是和知识统一的。一位北大硕士生、深圳公务员因冲突竞打骂来深圳帮其带孩子的亲生父亲,扯碎父亲衣服并咬破父亲肩膀,而其母亲则多次被他打,被他骂。这件事情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一位毕业于北大的硕士生,无疑知识水平是高于普通人的,然而他却连基本的孝都不懂,伦理道德丧失,这不就说明了道德与知识是不等同的吗?所以,知识水平高的人道德水平未必高。同样,知识水平低的人道德水平未必低。因此,我们绝不能从简单片面的角度来阐释苏格拉底“知识”的内涵,来理解苏格拉底关于“知识即美德”的意义。

  其实,苏格拉底不同于他之前的哲学家,他把关注的目光从神转到人身上,他所说的知识不是自然万物的知识,而是指对人自己本性的认识,即“认识你自己”。于是这里的“知识”就不同于我们现代社会所理解的那种知识。我认为,“知识即美德”中的“知识”既不是自然物理知识,也不是数量知识,而是关于整个世界的理念的、善的、“自我”的知识。一切知识都是善的知识,知识是一种实践善的行为。由此,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作为知识,它不仅是一种知,更是一种行,是知行合一。

  “知识即美德”是苏格拉底关于理性的人的品质的论述,也是关于道德伦理的论述。把德性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奠基于知识,产生于知识,这是苏格拉底伦理学说的根本特点。因此,一旦我们能正确地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句话的真正内涵,了解“知识”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狭义上的科学知识,而是一种善的理念,是一种对善的践行,是知行合一的,做到美德与知识的统一,我们必定能成为一个有知识有关德的人。这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在当代的德育中,我们不能一味地灌输肤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强调一种知行合一、一种实践精神,从而把美德与知识合二为一,变为一种道德实践。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觉得还具有其他探讨意义,对当今的教育及道德方面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12
责编:shunning阳

报考指南

焚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