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统考地区

省考地区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面试 >> 真题 >> 2019上初中化学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答案一

2019上半年初中化学教师资格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

来源:考试网  [ 2019年05月18日 ]  【

  初中化学《气体的收集方式》

图片.png

  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提问】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制取氧气,氧气在收集的时候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教师总结】对于其他的气体又该如何来收集呢?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收集有没有规律可循呢?这节课一起来研究。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演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教师提问】现在请大家看投影,老师提供三种实验方法:①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②石灰石和稀盐酸的反应;③石灰石和稀硫酸的反应,同学们进行小组实验,然后仔细观察现象,分析三种方法哪个比较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回答】①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用碳酸钠反应太快,不易控制;②选择稀硫酸,会生成硫酸钙微溶,会阻止反应继续发生。

  【教师讲述】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我们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来制取。请同学们写出反应原理。

  【学生回答】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制取后请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收集。

  【教师提问】从气体密度与空气的比较、是否溶于水和是否与水反应等方面比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关性质,确定制取二氧化碳应采取哪种收集装置?

  【学生回答】

  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所以不能采取排水法收集,但是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比空气密度大,所以同样可以采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气体收集方法的总结

  【教师提问】气体的收集装置有哪几种?

  【学生回答】排水装置、向上排空气和向下排空气装置。

  【教师提问】选择气体收集装置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回答】考虑气体的密度、水溶性、是否与水反应。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考虑这些因素?

  【学生回答】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排水法适用于收集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环节三:巩固提高

  画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的装置图。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知识,教师补充。

  作业:请学生课后思考收集气体后如何进行检验和验满。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实验室收集氢气可以用什么方法?

  【参考答案】

  可以采用排水法与向上排空气法。

  2.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探究中,能否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素材?

  【参考答案】

  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就是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生活中以及小学科学实验中已经知道了食醋可以溶解鸡蛋壳,因此可以选取这一素材。

  初中化学《氧气的性质》

图片.png
图片.png
图片.png

  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

  【提出问题】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

  【学生回答】①厚衣服。因为高海拔地区冷,要做好保暖。

  ②登山绳、防滑鞋。因为可能会遇到峭壁等,还要防止在雪地上摔跤。

  ③氧气。因为山顶空气稀薄,需要携带氧气供给呼吸。

  【教师引导】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已经知道氧气是一种能够供给呼吸的气体,那么氧气还有没有其他的化学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木炭与氧气的反应

  【教师实验】将木炭在空气中点燃,再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请学生对比实验现象有何不同,解释原因?

  【学生回答】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是一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

  【教师实验】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

  【教师讲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2.蜡烛与氧气的反应

  【教师实验】将蜡烛固定在燃烧匙内,在空气中点燃。将燃着的蜡烛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稍候,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震荡。观察实验现象,判断产物。

  (小组探讨产物是什么,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更加剧烈,集气瓶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澄清石灰石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3.铁丝的燃烧

  【教师引导】非金属木炭、硫磺都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那么金属是否也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播放视频】铁丝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的对比燃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铁丝在空气中加热发红但是没有燃烧。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且生成黑色固体。

  【教师引导】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并且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对比前两个实验写出文字表达式。

  【提出问题】为什么铁丝与氧气反应实验时,铁丝要是螺旋状的?为什么要在瓶底放一些水?

  【学生回答】螺旋状可以增大受热面积,使铁丝持续燃烧;在瓶底加少量水是为了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在瓶底导致集气瓶炸裂。

  4.氧气的助燃性

  【提出问题】观察以上三个实验,木炭、蜡烛、铁丝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的反应现象,推断氧气具有怎样的性质?

  【学生回答】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反应更加剧烈,说明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教师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能够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环节三: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观察对比这些实验的文字表达式,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来看,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都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并且都有氧气参与反应。

  【教师讲授】我们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在初中阶段,我们把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查阅资料,了解氧气的用途有哪些。

  【板书设计】略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

图片.png
图片.png

  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景导入

  【呈现图片】教师多媒体呈现几张与水有关的图片,并请学生谈谈有关水的话题。

  【学生回答】①水是生命之源;②水分布很广,但很多地方仍然缺水;③淡水资源有限,需要节约用水。

  【教师提问】水这么珍贵,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环节二:探究新知

  1.电解水实验:实验过程略

  2.气体的检验

  【教师提问】电极两端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演示实验】切断上述装置中的电源,用带火星的木条和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

  【提出任务】请学生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学生表述】正极端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端产生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淡蓝色。

  【教师引导】思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什么?能够燃烧、火焰是淡蓝色的气体是什么?

  【学生回答】分别是氧气和氢气。

  【教师提问】思考上述实验中水是否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几种新物质?

  【学生回答】水通电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两种新物质,分别是氢气和氧气。

  3.水的组成

  【教师提问】水通电发生反应,能够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哪两种元素组成?

  【学生回答】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多媒体展示】教师多媒体展示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图片.png
责编:2662816714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