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考试试题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实录,完成下题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实录,完成下题

来源:来源:焚题库 [2019-04-15] 【

类型:学习教育

题目总量:200万+

软件评价:

下载版本

    问答题

    案例: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实录,完成下题。

        教学背景: 

        这是一名教师公开教学的教学设计。教科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为第一单元第一课,属于精读课文。以下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当我们游览某处风景名胜或文化遗迹之时,除了自己用心观赏之外,往往还需要导游给我们作一番详细的讲解。那么,你认为一个出色的导游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应该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投影:能准确挖掘景点的妙处,并将它准确传达出来,以增强游客游览的兴趣)   今天,大家将面临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担任鲁迅老屋后的百草园的导游工作,引导游客游览百草园,领略百草园的美。当然,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培训,而这堂课就是"导游培训课",希望每一位学员都能顺利过关! 

        (教师板书:百草园导游培训课)

        (二)美点概览 

        虽然我们暂时还不能身临其境去观摩真正的百草园,但是我们手头有最好的资料: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们先"纸上谈兵",和少年鲁迅一道领略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1.提出初读要求:自读课文1~8自然段,用"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你看那……"概括百草园的妙处。

        2.学生初读课文。

        3.学生汇报初读情况。(指名回答) 

        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美丽的,你看那高大的皂荚树…… 

        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神秘的,你看那美女蛇的故事…… 

        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有趣的,你看那雪地捕鸟游戏……

        4.概括百草园的美点。

        学生回答,引导比较。(教师板书:景物美、传说美、游戏美)

        (三)美点欣赏

        我们已经知道了百草园美的所在:景物美、传说美、游戏美,那么它们为何美,美在何处?让我们亲自去领略吧! 

        1.提出阅读提示。

        (1)课文第2自然段,描绘了哪些景物?它们的特征分别是什么?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景物的?

        (2)作者为什么叙述美女蛇的传说?

        (3)雪地捕鸟着实有趣,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捕鸟知识?作者又是怎样描述雪地捕鸟过程的? 

         2.学生细读课文。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读书心得。(指名回答,组织讨论)

        方法一:打出投影片(两幅:一幅与第2自然段对应,一幅与雪地捕鸟对应),以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句子。

        方法二:组织学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引导学生体会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方法三:用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一个游戏。引导学生体会这段话中动词的准确使用。

        (四)练写"导游词" 1.组织学生质疑问难,探究重难点内容。 2.梳理学生问题,突出以下问题:

        (1)怎样向游客介绍百草园春夏秋冬的景色?

        (2)你打算向游客讲述美女蛇的传说吗? 

         3.组织学生分小组研讨,并引领学生读课文。

        引导点拨一:介绍景物一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二要绘声绘色、声情并茂,调动游客的触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多种感觉器官;三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到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做到这三点,就可以胜任导游工作了。  引导点拨二:介绍景物时能调动游客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一个出色导游的专业素质之一。 

         4.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写、说、评"百草园导游词"。

     (五)课堂"导游" 1.组内选出"优秀导游",并向全班汇报"导游"特点。 2.各小组"优秀导游"在教室内导游,全班同学评价。

     (六)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回家向父母或亲戚朋友导游百草园。

        问题:

        仔细阅读以上教学案例,请对这则教学设计的优劣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

    优点:

    《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能够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语文实践,教学具有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身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得以落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自读课文、质疑问难、小组研讨,设计了一系列的导游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语文实践创造了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在进行组内"优秀导游"评选以及全班同学评价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努力体现出新课程评价的理念。学生阅读课文前,教师作出明确要求,并予以阅读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提问时,教师的问题紧扣重点,并辅以读书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点拨时,教师对重难点内容深入探究,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事物对话。这些都体现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以及其组织、引导作用。  (2)教师发挥了教学的创造性。

    教师教学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对教科书内容的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上,教师用"导游培训课"的新形式设计教学,整堂课设计了"美点概览""美点欣赏""练写'导游词'"和"课堂'导游'"四个环节,巧妙地把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精读训练整合在教学中。此外,教师对课后"研讨与练习"作了独特的处理。"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第1题和第3题被放在学生细读课文后汇报读书心得时("课堂'导游"')处理。作为指导学生理解内容和词句的方法,此种安排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锻炼了表达能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把课文的重难点化作学生的说写实践。学生讨论后,练习说、写、评"百草园导游词",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作业设计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既巩固了课内所学,又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也具有创造性。

    缺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在以下几方面明显存在不足:

    (1)教学设计内容不完整。作为课时教学设计,本设计缺少学习任务分析、学生学习准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与界定、教学资源配置等要素。教学过程设计,虽注意了对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和教学媒体的设计,但相互之间的组合不够明显,尤其是媒体的使用几乎没有设计。

    (2)第一单元以"成长"为主题,训练重点为"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在"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方面做了精心的设计,而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方面做得不够,令人遗憾。

    (3)语文基础重视不够。"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识字写字、熟读课文、朗读背诵、揣摩词句、体会情味等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练习,一刻也不能忽视或淡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在这些方面存在的缺憾,反映了语文新课程教学的流弊。

    (4)应注意学生阅读期待的激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导语"和初读、细读的过渡性话语,起不到激发学生阅读期待的作用。比如,课始阶段,如果学校条件许可的话,教师播放百草园的观光片,可能效果就会更好。

    查看答案解析 进入焚题库

    相关题库

    题库产品名称 试题数量 原价 优惠价 免费体验 购买
    2021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考试题库 1191题 ¥50.00 ¥29.00 免费体检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