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案例分析 >> 案例分析考试试题 >> 泥生产线建设项目(20分)华北平原地区

泥生产线建设项目(20分)华北平原地区

来源:焚题库  [ 2017年8月17日 ]  【
简答题 水泥生产线建设项目(20分) 华北平原地区某企业拥有储量7000万t的优质灰岩矿山,拟建设一条日产5000t熟料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配套建设9MW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及利用水泥窑日焚烧100t垃圾飞灰工程。厂区选址位于A城市南15km,厂址东北9km有省级风景名胜区B,厂址东3km为石灰石矿山C,厂址西4km正在建设2×60MW火力发电厂W,方圆10km范围不同方位共有10个自然村外,无其他环境敏感点。工程设计方案中,灰岩破碎设在矿区,破碎后的灰岩经拟建的3km的皮带廊道输送到厂区,窑尾烟囱高度95m,燃煤采用半封闭堆棚,其他物料均采用密闭储库储存。经计算,该项目PhmKrvXhRb5.png最大地面质量浓度为0.03mg/mE8ekfTmMjV.png(对应的二级环境质量标准日平均值为0.12mg/mE8ekfTmMjV.png,1h平均值为0.24mg/mE8ekfTmMjV.png),对应的DVYQ9qXYxFQ.png为12km。 F9ElvUPJao.png 【问题】 1.该类项目的环境影响特点是什么?请识别该项目大气污染因子。 2.确定大气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 3.概述该项目环评工作中的现状资料调查途径。 4.填写以下表格完成该项目环境空气监测方案(包括确定监测点位、监测制度、监测因子)。 AkGFL5GGIn.png 5.概述该项目大气预测内容。

参考答案:

水泥生产线建设项目 【参考答案】 1.该类项目的环境影响特点是什么?请识别该项目大气污染因子。 (1)该项目具有污染影响型和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特点。厂区生产主要是大气和噪声影响为主;灰岩矿开采主要是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影响为主。 (2)窑尾废气中主要污染因子有颗粒物、SOquQUq1f79I.png、NOTELchwzwhF.png、HF;铬、汞、铅及其化合物,HCl,二英等。 2.确定大气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 (1)mLtKvdzVxp.png,根据计算结果,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评价。 (2)评价范围应以窑尾烟囱为中心点,半径为12km的圆,或以2×12km为边长的矩形。 3.概述该项目环评工作中的现状资料调查途径。 (1)A城市的例行监测资料; (2)正在建设中的电厂环境评价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资料; (3)进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4.填写以下表格完成该项目环境空气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点位、监测制度、监测因子)。填写如表4所示。 xSOakDGGMA.png 5.概述该项目大气预测内容。 (1)全年逐时小时气象条件下,风景区B及10个自然村、前10位网格点处的地面质量浓度和半径为12km的圆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2)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风景区B及10个自然村、前10位网格点处的地面质量浓度和半径为12km的圆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质量浓度。 (3)长期气象条件下,风景区B及10个自然村、前10位网格点处的地面质量浓度和半径为12km的圆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质量浓度。 (4)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小时气象条件下,风景区B及10个自然村、前10位网格点处的地面质量浓度和半径为12km的圆范围内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5)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燃煤半封闭堆棚无组织排放源和危险废物储库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考点分析】 1.该类项目的环境影响特点是什么?请识别该项目大气污染因子。 该题主要考察环评人员对项目类别的理解能力,对项目污染因子的识别能力。从环境影响特性上,建设项目主要包含两类:工业污染影响类和生态环境影响类。水泥生产项目具备了这两个特点,以大气污染和植被破坏为主。本项目既要识别出颗粒物、SOquQUq1f79I.png、NOTELchwzwhF.png、HF等常规因子,也要识别出垃圾焚烧中的铬、汞、铅及其化合物,HCl,二英等特征因子。 2.确定大气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 该题考察环评人员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的应用能力。 导则要求:当估算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大于等于标准值(一次值)的80%且落地浓度等于标准值(一次值)的10%位置与源的距离大于等于5km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当估算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小于标准值(一次值)的10%或落地浓度等于标准值(一次值)的10%位置与源的距离小于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时,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以上两种情况外,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本项目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为标准的12.5%>10%,落地浓度等于标准值(一次值)的10%距离为12km,因此根据以上依据,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判断为二级。按照导则要求: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A4Pf1DgUq2.png(落地浓度等于标准值的10%位置与源的距离)为半径的圆或2×DA4Pf1DgUq2.png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本项目DA4Pf1DgUq2.png为12km,因此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以该源为中心,边长24km的正方形或直径12km的圆形区域。 3.概述该项目环评工作中现状资料调查途径。 该题考察环评人员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中的实际工作能力。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资料来源分三种途径,可视不同的评价等级对数据的要求结合进行。对于一级、二级评价项目应有三种途径: (1)评价范围内及邻近评价范围的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3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 (2)收集近3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 (3)环境空气现状监测。 本项目A城市邻近评价区,评价范围内正在建设火电厂,所以在调查收集A城市的例行监测资料和拟建电厂环境评价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资料外,进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4.填写以下表格完成该项目环境空气监测方案(包括确定监测点位、监测制度、监测因子)。 该题考察环评人员基础知识的牢固程度和掌握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该项目环境空气监测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可取1期不利季节监测; (2)监测点应包含具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6个;若评价范围内没有其他污染源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可适当减少监测点; (3)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若评价范围内没有排放同类特征污染物的项目,可减少监测天数; (4)1h质量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02、08、14、20时4个小时质量浓度值; (5)监测点的布设:应以监测期间所处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厂址上方向为0°,至少在约90°、180°、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 该项目地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应为不利季节,若能够认知风玫瑰图,取厂址上方向为0°,建立直角坐标系,把项目中的环境敏感目标分列出来,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要求,很容易地确定出环境监测点和监测制度。 5.概述该项目大气预测内容。 该题考察环评人员掌握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要求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应包括: (1)全年逐时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敏感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质量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2)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敏感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质量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质量浓度。 (3)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敏感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质量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质量浓度。 (4)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敏感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质量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5)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排放源大气防护距离。 该项目评价范围内的10个自然村、省级风景区B应为环境敏感目标,也就是是大气环境预测点。评价范围内的网格点成千上万,一般要求列出前10位的浓度值。该项目明确燃煤为半封闭堆棚,其他均为封闭储库,因此燃煤堆棚为无组织排放源应计算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危险废物储库是重点监控污染源,应计算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查看试题解析 进入焚题库

纠错评论责编:lzy080201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