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

当前位置:考试网 >> 监理工程师 >> 案例分析 >> 考试试题 >> 某工程,建设单位通过招标与甲施工单位签订了土

某工程,建设单位通过招标与甲施工单位签订了土

来源:焚题库 [2020年10月19日] 【

类型:学习教育

题目总量:200万+

软件评价:

下载版本

    简答题 某工程,建设单位通过招标与甲施工单位签订了土建工程施工合同,包括A~M共13项工作,合同工期20周。合同约定,除主体结构外的其他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可以自行依法分包,建设单位负责供应油漆等部分材料。经项目监理机构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如图1所示,各项工作均按最早开始时间安排且匀速施工,图中数字单位:周。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1:由于工期较紧,经建设单位同意总承包单位将室内精装修和幕墙工程分包给具备相应资质的甲施工单位。甲施工单位经总承包单位同意后,将其承包范围内的幕墙工程分包给其具备相应资质的乙施工单位组织施工,将其承包范围内油漆的劳务作业分包给其具备资质的丙施工单位组织施工。
    事件2:油漆工作B作业完成后,监理单位发现墙面油漆存在起泡、漆面毛糙等质量问题,经鉴定是油漆材质不合格导致。丙施工单位因返工劳务费共计增加2万元,工期增加2周,于是向甲施工单位提出索赔,甲施工单位便以油漆属建设单位供应为由向建设单位提出索赔。建设单位认为油漆在进场时已进行了相关的质量检验,其对油漆材料的质量责任已经完成,因油漆不合格而返工的损失应由甲施工单位承担。
    事件3:F工作施工中,监理工程师例行检查时发现现场砌筑用水泥距离出厂时间已经4个月,施工单位虽出示了复验合格的报告,监理工程师认为此批水泥已过期,下令将此批水泥清退出场。
    事件4:M工作施工中,因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现场施工机械损坏,修复共计3万元,人员窝工费用1万元,工期增加1周,施工总承包单位向建设单位出索赔。
    1、指出图1所示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关键线路以及工作B、I、J的总时差。
    2、事件1中,分析总承包单位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3、事件2中的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4、监理工程师判定此批水泥过期失效并清退出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5、各事件中,建设单位应批准的工期和费用补偿是多少?

    参考答案:1、关键线路:1—3—5—8—9—10—12(或A—E—F—K—L)
    B工作总时差1周;I工作总时差 1周;J工作总时差1周。
    2、总承包单位将室内精装修和幕墙工程分包的做法正确。因为总承包合同中约定,除主体结构外的其他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可以依法分包。
    总承包单位同意甲施工单位幕墙工程分包给乙施工单位的做法不正确。因为分包工程不允许再次分包,属违法分包。
    总承包单位同意甲施工单位将油漆劳务作业分包给丙施工单位的做法正确。因为分包单位可将其劳务作业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
    3、错误一:甲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索赔。
    因为该工程施行总承包,分包单位不得与建设单位发生直接的工作关系,甲施工单位应向总承包单位提出索赔,总承包单位再向建设单位提出索赔。
    错误二:建设单位认为油漆在进场时已进行了相关的质量检验,其对油漆材料的质量责任已经完成,因油漆不合格而返工的损失应由甲施工单位承担。
    因为合同中约定建设单位负责供应油漆等部分材料,建设单位应对其购买的材料质量负责。
    4、监理工程师判定此批水泥过期失效并清退出场不合理。
    理由:按规范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的质量存怀疑或水泥厂超过三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此批水泥已超过三个月,正确做法应该是进行复试,然后根据复试结果再作是否失效的判定。
    5、事件2中,建设单位应批准的工期索赔是1周,费用补偿是2万元。
    事件4中,建设单位应批准的工期索赔是1周,费用补偿是0。
    工期补偿合计2周,费用补偿合计2万元。

    答案解析:

    查看试题解析 进入题库练习

    相关知识:第五章、建设工程进度控制 

     

    相关题库

    题库产品名称 试题数量 原价 优惠价 免费体验 购买
    2021年监理工程师《土木建筑工程(全科)》 4693题 ¥200 ¥120 免费体验 立即购买
    2021年监理工程师《建设工程监理案例分析( 166题 ¥50 ¥40 免费体验 立即购买

    微信扫码关注焚题库

    • 历年真题

      历年考试真题试卷,真实检验

    • 章节练习

      按章节做题,系统练习不遗漏

    • 考前试卷

      考前2套试卷,助力抢分

    • 模拟试题

      海量考试试卷及答案,分数评估

    进入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