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案例分析 >> 案例分析考试试题 >> 1.某拟建高速公路,线路总长98km。主要工程为:路基筑建和路面铺设

1.某拟建高速公路,线路总长98km。主要工程为:路基筑建和路面铺设

来源:焚题库  [ 2017年8月29日 ]  【
简答题 1.某拟建高速公路,线路总长98km。主要工程为:路基筑建和路面铺设;大桥57座,总长11603m;中桥143座,总长9752m;小桥38座,总长1149m;涵洞132道,总长4052m;隧道16座,总长10080m;立交桥9座(处);通道105座;服务区、养路用房、收费站多处;改移道路14.28km,改移河道10.4km;施工进场道路20.5km。工程土石方总量10861km3,其中挖方11001km3、填方7500km3、弃方3501km3。沿线设置10个弃渣场。 
  道路沿线穿越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沿线区域雨水丰富,植被主要为天然林、竹林、灌木林、荒草丛和人工植被。森林覆盖率30%~70%。沿线发现珍稀濒危植物31种,区域特有植物14种;几十种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沿线两侧分布有18处村庄、4处学校。 
  问题: 
  1.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并说明理由。 
  2.简述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评价的主要内容,并说明本项目可采用的调查方法。 
  3.简述工程分析中需要主要说明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主要内容。 
  4.本工程应划分几个环境评价时段?为什么?简述不同评价时段的评价重点。 
  5.简述生态环境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该高速公路建设符合国家公路网的建设规划,如果线路只能穿过背景材料中的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请问需要履行什么手续?

参考答案:

  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 

  理由: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中评价等级的划分,该项目生态影响评价范围为98km2(大于50km2),穿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线发现珍稀濒危植物31种,狭域特有植物14种;几十种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沿线两侧分布有18处村庄、4处学校。属于敏感地区,所以评价等级为一级。 

  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评价的主要内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区域社会状况、区域敏感目标、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本项目可采用的调查方法:资料收集、文献调研、现场考察、专家访谈等。 

  3.工程分析中需要说明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的主要内容:对生态敏感目标的影响;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对重要的植被类型的影响;对珍稀植物的影响;对珍稀动物的影响。 

  4.本工程应划分为设计期、建设期、运行期3个环境评价时段。设计期:环保理念。对所提出来的路线方案进行优化,经过论证最终选择对自然保护区影响最小的方案。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占用土地,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取弃土场、对野生动物、植物、景观的影响。施工废水、建筑扬尘、施工噪声、生活污水。运行期:交通噪声、汽车尾气、社会影响,由于生境切割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5.生态环境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生态系统森林和植被的破坏造成重要物种的损失;生态环境生境的切割对野生动物生成影响;水土流失的影响;水土保持方案对景观的影响;噪声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与保护措施;取土场和弃渣场的影响与恢复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特别是占用基本农田的情况;拆迁与安置方案的比选;选址选线的合理性。 

  6.该高速公路建设符合国家公路网的建设规划,如果线路要穿过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与现行的法律的有关规定相冲突,在确实没法避让的前提下,由公路业主提出申请,经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主管部门同意,对其功能调整为实验区后,该公路方可穿越。


查看试题解析 进入焚题库

纠错评论责编:lzy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