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考试试题 >> 中学综合素质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师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师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

来源:焚题库 [2021-02-26] 【

类型:学习教育

题目总量:200万+

软件评价:

下载版本

    问答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师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音乐家。一天。师旷正为晋平公演奏,忽然听到晋平公叹气说:“有很多东西我还不知道.可我现在已70多岁。再想学也太迟了吧!”师旷笑着答道:“那您就赶紧点蜡烛啊。”晋平公有些不高兴:“你这话什么意思?求知与点蜡烛有什么关系?答非所问!你不是故意戏弄我吧?”师旷赶紧解释:“我怎敢戏弄大王您啊!只是我听人说,年少时学习,就像走在朝阳下;壮年时学习,犹如在正午的阳光下行走;老年时学习,那便是在夜间点起蜡烛小心前行。烛光虽然微弱,比不上阳光,但总比摸黑强吧。”晋平公听了,点头称是。
     请从教育角度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1000字。
     
    参考答案:【参考范文】
     活到老学到老
     师旷和晋平公的对话。突出“人的一生都需要学习”的主题。从少年、壮年到老年,虽然每个阶段学习的效果不同,但是学习是始终不能放弃的事业。这是每个向上者的需要。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终身学习无疑是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必要保证,更是能胜任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
     陶行知先生在《教师自己主动进修》中指出:“有些人一做了教师,便专门教人,而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永久不会毕业的学生。因此很容易停止长进,甚至于未老先衰。只有好学,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也是常青不老之保证。”现在提倡教师应“终身学习”,要经常性地“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
     华罗庚生于江苏金坛县,父亲以开杂货铺为生。他从小爱动脑筋,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职业学校就读,但因家境不好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在父亲的杂货店里当店员,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失学以后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由于刻苦自学,终于在数学上初露锋芒,引起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先生的高度重视,经过他的推荐,于1931年任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负责管理图书、公文、打字等。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论文。
     华罗庚的勤奋好学感动了美国著名数学家维纳,推荐他去剑桥学习深造,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止境地学习,是每一个向上者所必要的。人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得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上不能有厌烦之心。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学习就成为整个人类及每一个个体的一项基本活动,之所以提出“终身学习”的观点,是因为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文化,只用几十年是学不完的,故先贤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何况现代社会的知识寿命大为缩短,个人用十几年所学习的知识,会很快过时。如果不再学习更新,马上就进入所谓的“知识半衰期”。
     “生有涯,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在这个竞争的社会中,我们不仅要学习实践知识,还要不断充实理论知识。因为知识也在日新月异,旧的知识会不适应这个社会快速前进的车轮。如果你不努力去学习,就会被社会淘汰,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学为人先,与时俱进,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做适应时代要求的学习型教师。
     

    答案解析:本题为材料作文。需要理解故事内涵,提炼中心思想。题目通过师旷和晋平公讨论“人到晚年,是否需要学习”的故事,引发了我们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时间”的思考,体现出“活到老,学到老”的主题。故事中师旷在劝诫晋平公学习的同时,也是在启示我们当代的教师,要不断学习,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因为教学需要输入新鲜血液,只有将社会上、国际上最新、最热的知识不断地传授给学生,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应对这个飞速变化的社会。

     

    查看答案解析 进入焚题库

    涉及考点

    中学综合素质考试大纲

    第五章基本能力

    第四节写作能力

    相关题库

    题库产品名称 试题数量 优惠价 免费体验 购买
    2022教师资格证《中学》(统考)考试题库 4935题 ¥156.00 免费体检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