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考试试题 >> 高中数学试题 >>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八章第一节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八章第一节

来源:焚题库 [2020-05-12] 【

类型:学习教育

题目总量:200万+

软件评价:

下载版本

    问答题《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八章第一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用坐标法探究圆锥曲线的几何特征,建立它们的方程,通过方程研究它们的简单性质的。在此基础上完成下列问题:
    (1)在学习本内容前,学生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
    (2)写出本内容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3)设计本内容的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1)解析几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沟通了数学中数与形、代数与几何等最基本对象之间的联系。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主要方法,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了直线和圆这两个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第八章中,教材利用三种圆锥曲线进一步深化如何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观察、操作、讨论等教学活动经验;分类活动经验;抽象、归纳的经验。
    (2)教学重、难点
    重点: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坐标法的基本思想。
    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
    (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椭圆
    材料:对椭圆的感性认识,通过演示课前准备的生活中有关椭圆的实物和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椭圆。
    引入课题: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二)动手实验,亲身体会
    教师演示,引出研究思路。
    思考:在上一章圆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为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圆。那么,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学生分组试验)
    试验一:用事先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同一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动点)画出的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
    提问1:在整个过程中什么不变?
    提问2:笔尖(动点)满足什么几何条件?
    试验二: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点F1,F2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M),画出的又是什么图形?(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成果)
    分析实验,得出规律。
    提问1:在画出一个椭圆的过程中,细绳的两端的位置是固定的还是运动的?
    提问2:在画椭圆的过程中,绳子的长度变了没有?说明了什么?
    提问3:在画椭圆的过程中,绳子长度与两定点距离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提问4:改变绳子长度与两定点距离的大小,轨迹又是什么?
    学生总结规律:
    |MF1|+|MF2|>|F1F2|轨迹为椭圆;
    |MF1|+|MF2|=|F1F2|轨迹为线段;
    |MF1|+|MF2|<|F1F2|轨迹不存在。
    (三)总结归纳,形成概念
    定义: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作椭圆。
    提问:椭圆定义还可以用集合语言如何表示?
    (边学边用,深化理解定义)
    例题:用定义判断下列动点M的轨迹是否为椭圆?
    (1)到F1(-2,0)、F2(2,0)的距离之和为6的点的轨迹。
    (2)到F1(0,-2)、F2(0,2)的距离之和为4的点的轨迹。
    (3)到F1(-2,0)、F2(2,0)的距离之和为3的点的轨迹。
    1.复习求曲线的方程的基本步骤:
    (1)建系;(2)设点;(3)列式;(4)化简。(由学生回答,不正确的教师给予纠正)
    2.如何选取坐标系?
    教师分析椭圆,学生观察椭圆的几何特征(对称性),如何建系能使方程更简洁?
    学生讨论,经过比较确定方案:把F1,F2建在x轴上,以F1F2的中点为原点,或者把F1,F2建在y轴上,以F1F2的中点为原点。
    3推导标准方程
    选取建系方法,让学生动手,尝试推导。
    (请两位同学上台同时演示两种建系方法并推导方程)
    例如:以过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F1F2|=2c(c>0),点M(x,y)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则P={M‖MF1|+|MF2|=2a}(称此式为几何条件),得v(x=c)+y2+V(x+c)+y2=2a(实现集合条件代数化)。
    (想一想:下面怎样化简?)
    (1)教师为突破难点,进行引导设问:
    我们怎么化简带根式的式子?对于本式是直接平方好,还是整理后再平方好呢?
    化简,得(a2-c2)x2+a2y2=a2(a2-c2
    (2)b的引入。
    由椭圆的定义可知,2a>2c,:a2-c2>0。
    让点M运动到y轴正半轴上(如图),由学生观察图形直观获得a,c的几何意义,进而自然引进b,此时设b2=a2-c2,于是得b2x2+a2y2=a2b2,两边同时除以a2b2,得到方程是:(称为椭圆的标准方程)。
    同理,建立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4.相互比较,深化理解两种标准方程。
    学生讨论:如何根据标准方程判断焦点在哪个坐标轴上?

    得出结论:椭圆焦点的位置由标准方程中分母的大小确定(焦点在分母大的坐标轴上)。
    5.归纳概括,掌握特征。
    (1)椭圆标准方程形式:它们都是二元二次方程,左边是两个分式的平方和,右边是1。
    (2)椭圆标准方程中三个参数a,b,c的关系:b2=a2-c2(a>b>0)。
    (3)椭圆焦点的位置由标准方程中分母的大小确定。
    (四)尝试应用,范例教学
    例1.下列哪些是椭圆的方程,如果是,判断它的焦点在哪个坐标轴上?并指明a,b,写出焦点坐标。

    例2.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4,0)、(4,0),椭圆上一点到两焦点距离的和等于10。
    变式一:将上题焦点改为(0,-4)、(0,4),结果如何?
    变式二:将上题改为两个焦点的距离为8,椭圆上一点P到两焦点的距离和等于10,结果如何?
    例3.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0,-2)、(0,2),并且经过点
    (五)小结归纳,布置作业



    查看答案解析 进入焚题库

    答案解析:

    涉及考点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第四章 教学技能

    相关题库

    题库产品名称 试题数量 优惠价 免费体验 购买
    2022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考试题库 147题 ¥98.00 免费体检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