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注册计量师考试(计量法律法规及综合知识)案例分析(二十六)
来源:中华考试网  2020/12/11 10:39:46  

  【案例 1】某企业送了一批计量器具到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企业提出要求检定机构 出具检定证书时将检定日期写成三个月前的日期,因为这些计量器具已超过检定有效期三个 月了。

  【案例分析】依据 JJF1069-2007《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第 7.11.1 条规定: “机 构应准确、清晰和客观地报告每一项检定、校准和检测结果所必需的和所用方法要求的全部信息。 ”计量检定 机构应拒绝客户的不合理要求,按实际检定日期出具检定证书,保证证书的真实性,既是对客户负责,也是 对检定机构的自我保护。出具检定证书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证书上的信息必须真实,检定机构要对出具 的证书承担责任。如果将检定日期提前了三个月。既不符合事实,而且在真正的检定日期之前的这三个月内, 计量器具并未经过检定.使用这些未经检定的计量器具得到的测量结果是否准确,检定机构是无法负责的。假 如在这三个月内由于计量器具的失准造成了损失,甚至事故,追究起来,计量检定机构及其检定人员就要承 担证书造假的违法责任。

  【案例 2】某企业购买了一台进口计量器具。企业要求供货商提供检定证书。供货商提供 了某省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出具的检定证书复印件,供货商称原件由他们保存。企业在对这 台进口计量器具进行验收时,发现该设备工作不正常,出具的数据严重超差,是一台不合格的设备。企业不 明白,为什么对如此不合格设备,某省级计量检定机构却出具了检定证书,怀疑没有经过认真检定,于是企 业向这家计量检定机构提出投诉。

  【案例分析】依据计量法第 28 条规定: “制造、销售、使用以欺骗消费者为目的的计量器 具的,没收计量器具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对个人或者单位直接责任人员按诈骗罪或者投 机倒把罪追究刑事责任。 ”本案例中企业向这家计量检定机构提出了投诉,这家省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收到此 投诉后,应首先进行调查。检定机构请企业出示这台设备 的检定证书。企业出示供货商提供的检定证书复印件以后,检定人员根据证书复印件上的 证书编号,查找保存的原证书副本和检定原始记录。将企业出示的证书复印件与保存的证 书副本和原始记录仔细对照发现,企业出示的证书复印件上被检计量器具的出厂编号与原 证书副本和原始记录均不同。经分析确认是供货商将已检计量器具的证书上被检计量器具 出厂编号盖掉,改成卖给企业这台计量器具的出厂编号后复印出来交付企业的,而实际上企 业买到的这台设备并未经过检定。根据计量检定机构提供的原证书副本和检定原始记录, 戳穿了供货商伪造检定证书的违法行为。计量检定机构将有关证明材料反映给当地政府技 术监督部门,由技术监督部门对违法供货商依据计量法进行了查处。供货商将检定证书部 分盖掉,并替换了内容后,复制成检定证书复印件交付顾客,属伪造检定证书后销售计量器 具的欺骗和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揭露和给以制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样做也提高 了计量检定机构的信誉。

  【案例 3】计量标准负责人老高安排检定员小赵对本单位在用的一项多参数、多量程计量标 准装置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小赵认真准备后,提交出测量记录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老高组织有关 技术人员进行讨论,检定员小龙发现小赵的实验是仅在某一参数的特定量程的一个测量点上进行的,实验测 量记录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没有给出装置实际使用范围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小龙认为,小赵的实验不够充 分,应该补充实验数据,对于装置的每一个测量点,都应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在常用测量范围内,应 当分段给出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

  【案例分析】小赵对在用的一项多参数、多量程计量标准装置进行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不 够充分。依据 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附录 C.4“在计量标准考核中与不确定度有关的问题”中 指出:如果一个计量标准可以检定或校准多种参数,则应分别评定每种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如果检定或校 准的测量范围很宽,并且对于不同的测量点所得结果的不确定度不同时,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可在整 个测量范围内, 分段给出其测量不确定度(以每一分段中的最大测量不确定度表示)。 对本案例多量程的情况来 说,可以将每个量程作为一个段,给出每一量程中的最大不确定度。无论用何种方式来表示,均应具体给出 典型值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过程。如果对于不同的测量点,其不确定度来源和数学模型相差甚大,则应分别 给出它们的不确定度评定过程。

  【案例 4】一个计量检定机构正在筹建一项新的计量标准,准备开展计量检定工作。在计 量标准装置安装完毕进行调试时,企业送来了 2 台计量器具需要使用新的计量标准进行检定。该机构为了满 足企业的需要就帮助企业进行了检定,并出具了检定证书。请问该机构的做法是否正确?

  【案例分析】该计量检定机构积极为企业服务的精神是很好的。但是这种做法从法制管 理和技术管理两个方面分析都是不正确的。 首先,从法制管理的要求来看:用于计量检定的计量标准,必须依据计量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计量标 准考核取得相应的计量标准证书,而且该计量标准器的量值必须通过计量检定或校准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 其次,从计量技术的要求来看:新筹建的计量标准装置刚刚安装完毕,正在调试过程中,该计量标准器 具还没有经过检定或校准,计量标准装置的计量性能还没有经过评定,其测量不确定度或最大允许误差或准 确度等级是否能够符合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还是未知数。如果用其开展检定,其检定结果必然具有很大的风 险性,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