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注册建筑师 >> 一级建筑师 >> 一级指导 >> 一级建筑师《建筑材料与构造》重要考点整理(10)

一级建筑师《建筑材料与构造》重要考点整理(10)

来源:考试网  [ 2016年9月13日 ]  【

  十、屋顶构造

  (一)屋顶的类型 《屋面防水技术规范》(GB50345-2004)指出,屋顶分为以下类型:

  a. 平屋面(卷材防水、涂膜防水、刚性防水、保温隔热屋面)

  b. 瓦屋面(平瓦、油毡瓦、金属板) 重点在:

  1.坡度

  (A) 卷材防水:材料找坡宜为2%,结构找坡宜为3%。

  (B) 涂膜防水:坡度同于卷材防水。

  (C) 刚性防水:宜为2%~3%,采用结构坡度。

  (D) 保温隔热:架空5%,蓄水0.5%,种植不宜大于3%。

  (E) 瓦屋面:平瓦≥20%,油毡瓦≥20%,金属板≥10%。

  2.平屋面的构造层次(保护层、防水层、找平层、保温层、找坡层、隔汽层、隔离层)与选用材料及厚度

  隔离层:卷材防水、涂膜防水的防水层上设置块体材料或水泥砂浆时,应在二者之间设置隔离层;在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与结构层之间宜设置隔离层。隔离层的材料可采用干铺塑料膜、土工布或卷材,亦可采用铺抹低强度等级的砂浆。

  3.平屋面构造层次的正置法与倒置法

   正置法:保温在下,防水在上

   倒置法:保温在上,防水在下,符合外保温的规律,比正置法优越

  4.屋面的一般规定与设计要点(卷材防水)P177~183

   防水等级:Ⅰ级,25年,三道;Ⅱ级,15年,两道;Ⅲ级,10年,一道;Ⅳ级,5年,一道。

  卷材防水屋面:○

  1Ⅰ~Ⅳ;○2卷材铺设方向:坡度<3%,平行屋脊;坡度3%~15%之间,可平行或垂直屋脊;坡度>15%,沥青防水卷材应垂直屋脊,高聚物改性沥青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可平行或

  垂直屋脊○

  3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 Ⅰ级防水时,合成高分子卷材厚度应≦1.5mm,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厚度不宜<3mm;Ⅱ级时,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厚度应≦1.2mm,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厚度不宜<3mm;Ⅲ级时,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厚度应≦1.2mm,复合使用时应≦1mm,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厚度不宜<4mm,复合使用时应≦2mm。

   平屋面宜采用结构找坡。

   天沟、檐沟纵向坡度应≦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mm。天沟、檐沟排水不得流经变形缝和防火墙。 

  卷材上有重物或基层变形较大时,应优先采用空铺法、点粘法或条粘法。但在距屋面周边800mm内应满粘,卷材与卷材之间亦应满粘。

  5.保温隔热屋面的有关问题

  屋面保温层和找平层干燥有困难时,宜采用排气屋面。排气道间距宜为6m,纵横设置;屋面面积每36㎡宜设置一个排气孔,排气孔应做防水处理。

  6.屋面排水的选择(自由落水与有组织排水)

  关于少雨地区与多雨地区(设计资料集-8):年降雨量>900mm为多雨地区;年降雨量≤900mm为少雨地区。在少雨地区檐高在8~10m,天窗跨度9~12m,屋面高差≥4m时可以采用自由落水。在多雨地区,檐高在5~8m,天窗跨度6~9m,屋面高差≥3m时可以采用自由落水。  积灰多的屋面应采用无组织排水  多跨厂房宜采用天沟外排水

   严寒地区为防止雨水管冰冻堵塞,宜采用内排水。  湿陷性黄土地区应尽量采用外排水(散水相对加大)  应优先选用外排水方式

  7.有组织排水的雨水管问题(材料、管径、汇水面积及间距)

  水落管内径应≦75mm,亦根水落管的屋面最大汇水面积宜<200㎡。亦可以按距离确定雨水管的数量,有外排天沟时,应≤24m;无外檐天沟时,应≤15m。屋面雨水管材料(雨水管、雨水斗)应选用UPVC材料。 

  水落管距离墙面应≦20mm,其排水口距散水坡的高度应≧200mm。

  8.瓦屋面的一般规定与设计要点

  9.瓦屋面的构造层次(洋式做法与中式做法)

  (A)坡屋顶的承重方式

  屋架承重(洋式屋架与中式屋架),山墙承重(硬山搁檩)。

  (B)坡屋面构造层次 洋式做法(由下而上):“屋架-檩条-屋面板-干铺油毡-顺水压毡条(顺水条)-挂瓦条-瓦”

  中式做法(由下而上):“屋架-檩条-椽子-箔(bao)-灰泥-苫(shan)背-瓦”

  (A)彩色油毡瓦

  彩色油毡瓦:长度1000mm,宽度333mm,厚度4mm,射钉固定瓦片,上下塔接、盖住钉孔,并配有脊瓦,附加专用油毡???用专用钉(射钉)4~5个固定。 彩色油毡瓦的构造层次;

  a) 4mm彩色油毡瓦

  b) 20mm厚1:3水泥砂浆

  c) 60mm厚聚苯板,用聚合物砂浆粘贴

  d) 1.5mm水乳型聚合物水泥基复合防水涂料 e)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B)压型钢板

  单一板(无保温层)

  夹芯板(有保温层)

  金属板厚0.6mm、0.8mm、1.0mm,保温层厚50~150mm。

  每一块板上应有三个支撑檩条,避免简支。上板与下板的塔接尺寸:单层板200mm,夹芯板250mm。用拉铆钉与檩条在波峰上固定。

  10.其他要求

  a) 平瓦的瓦头挑出封檐板的长度宜为50~70mm;金属板檐口挑出的长度应≦200mm。

  b) 平瓦屋面上的泛水,宜采用水泥石灰砂浆分次抹成,其配合比宜为1:1:4,并应加1.5%的麻刀。压型钢板屋面的泛水板与突出墙面的墙体搭接高度宜≦300mm。

  c) 瓦伸入甜头、檐沟的长度应为50~70mm

1 2
纠错评论责编:sunshine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