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技术导则与标准 >> 复习辅导 >> 2017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复习:第三章

2017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复习:第三章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 2017年2月28日 ]  【

  •熟悉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

  •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

  • 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

  • 对于新建项目可通过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确定;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未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使用己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对于现有项目和改、扩建项目的现状污染源调查,可利用已有有效数据或进行实测;对于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 5 年内的

  验收监测资料、年庋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

  • 评价范围内拟替代的污染源调查方法参考项目的污染源调查方法。

  •熟悉各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内容及要求。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 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 • 点源调查 • 面源调查 • 体源调查

  • 线源调查 • 其他

  •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

  • 在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 对改、扩建项目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现有工程经改造后的污染物预测削减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

  • 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

  • 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还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周期性排放系数取值为 0~1,一般可按季节、月份、星期、日、小时等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

  •点源调查内容

  • 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

  • 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

  • 烟气出口速度(m/s);

  • 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K);

  • 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

  • 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

  • 点源(包括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参数调查。

  •面源调查内容

  • 面源起始点坐标,以及面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

  • 面源初始排放高度(m);

  • 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m

  • 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

  • 矩形面源:初始点坐标,面源的长度(m),面源的宽度(m),与正北方向逆时针的夹角;

  • 多边形面源:多边形面源的顶点数或边数(3~20)以及各顶点坐标;

  • 近圆形面源:中心点坐标,近圆形半径(m),近圆形顶点数或边数。

  •体源调查内容

  • 体源中心点坐标,以及体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

  • 体源高度(m);

  • 体源排放速率(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

  • 体源的边长(m)(把体源划分为多个正方形的边长,见图中的 W);

  • 初始横向扩散参数(m),初始垂直扩散参数(m),体源初始扩散参数的估算。

  • 体源参数调查清单。

  •线源调查内容

  • 线源几何尺寸(分段坐标),线源距地面高度(m),道路宽度(m),街道街谷高度(m);

  • 各种车型的污染物排放速率(g/km.s);

  • 平均车速(km/h),各时段车流量(辆 m)、车型比例。

  • 线源参数调查清单。

  •其他需调查的内容

  • 建筑物下洗参数 • 颗粒物的粒径分布 • 颗粒物粒径分布调查清单。

  •二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参照一级评价项目执行,可适当从简。

  •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内容见一级评价的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部分,并对估算模式中的污染源参数进行核实。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原则

  •调查资料三种途径:一是收集评价范围内及邻近评价范围的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没资料。二是收集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三是进行现场监测。

  •掌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因子

  • 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 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或者有 TJ36 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对于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且属于毒性较大的,应按照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因子,同时应给出参考标准值和出处。

  •掌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制度

  • 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 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 7 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对于评价范围内没有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项目,可减少监测天数。

  •监测时应使用空气自动监测设备,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1 小时浓度监测值应遵循下列原则:一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 02,05,08,11,14,17,20,23 时 8 个小时浓度值,二级和三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至少获取当地时间 02,08,14,20 时 4个小时浓度值。日平均浓度监测值应符合 GB3095 对数据的有效性规定。

  • 对于部分无法进行连续监测的特殊污染物,可监测其一次浓度值,监测时间须满足所用评价标准值的取值时间要求。

  •掌握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 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 10 个;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 6 个。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 3 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本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 2~4 个监测点。若评价范围内没有其他污染源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可适当减少监测点位。

  • 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分别在各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评价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位。

  • 城市道路项目,可不受上述监测点设置数目限制,根据道路布局和车流量状况,并结合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位。

  •熟悉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原则

  •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小于30°,监测点周围应有270°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避开局地污染源的影响,原则上 20 米范围内应没有局地排放源;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一般在 15~20 米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应注意监测点的可到达性和电力保证。控制项目。

 

  小编推荐: 2017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报名时间|报名入口

  2017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时间5月20、21日 报名条件

  2017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报考指南 考试大纲 考试教材 考试题库 考试计划

  中华考试网环境影响评价师网校课程逐章逐节,详细讲解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挑选各章节经典练习题进行试题演练,重点内容考前冲刺讲解、课堂练习检测,演练并详细讲解高质量的模拟题,1V1直播教室,与老师互动答疑,分析考试陷阱和得分技巧,确保考场发挥,"模考试题"和"习题演练",现在报名独享"实务特训"课程。立即购买>>>

>>>>环境影响评价师培训:班 精品VIP班 全程班套餐 超值优惠套餐报名<<<<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525-585!快速联系通道

2017年环境影响评价师单科报名

科目 精讲班 考题预测班 模考试题班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300元 200元 200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300元 200元 200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300元 200元 200元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300元 200元 200元
2017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宝典 下载试用↓ 了解详情

12
纠错评论责编:33093788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