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案例分析 >> 复习辅导 >> 2017年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案例分析》精华总结

2017年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案例分析》精华总结_第3页

中华考试网  [ 2017年5月19日 ]  【

  3建设项目环评----工业类项目

  3.1 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的应用

  1、结合项目相关的环境要素、排污特征、周围环境功能等分析要执行的法律法规,将此列为评价依据;在编写中注意重视项目的符合性,不得违反。与项目无关的可不作为依据。必须客观公正。

  2、根据项目内容分析其对有关环保及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如总量控制、清洁生产、达标排放、行业准入条件等,针对项目及环境情况,将规定及产业政策列为依据,并始终执行。

  3、对技改、扩建项目的环评,执行总量控制、清洁生产、达标排放、以新带老、增产不增污等环境保护相关规定,对新建项目按地区执行“排污总量控制”的环保规定。

  掌握:

  1、通过实例列出该项目应执行的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或者给出一些法律法规可以判断出应选哪些

  2、以新带老、总量控制(老企业按原指标,新企业由地方环保部门定总量调控计划)

  3、项目评价要执行的国家、地方、行业政策

  3.2项目分析

  1、生产工艺

  (1)根据设计文件对项目各工序(分厂、车间、工段、设备装置等)的生产工艺进行描述说明,并绘出生产工艺流程图。

  (2)产污环节:在分析工艺流程的同时,对各生产工序的产污环节、所排污染物用图的形式说明。

  (3)源强计算:采用实测、手册参数、类比和物料平衡法计算,具体选用何法取决于源强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评价中产生的所有污染源其源强都要逐一进行计算或核算,对设备噪声源强可实测或类比,然后列出源强表,各源在计算核算基础上列表汇总。

  工艺分析要点:根据工艺流程分析各产污环节,计算各源强(点、面、正常、非正常)叙述分析主要污控措施及效果;列出污染物排放量及三本帐

  2、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根据生产工艺、装备水平使用清洁能源情况、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产污指标、废物综合利用指标、结合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已发布的)、行业统计分析结果,以及国内外类似企业先进指标等进行比较分析。

  清洁生产的量化比较,不同行业按实际情况进行,已发布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的按标准分析对照,没发布的,则按行业指标进行分析比较。

  3、工业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要求和要点

  1)名称、地点、建设性质

  2)内容、规模、方案

  3)原辅料、燃料消耗、落实污染物去向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先进性的体现)

  5)占地及绿化

  6)工作制度、劳动定员(计算年源强用)

  7)投资、进度(确定环保投资,施工期影响)

  8)生产系统物料平衡

  9)主要污染源及污染控制措施(名称、产生量、净化率、削减量、排放方式)

  4、分析规划方案

  即项目总体设计方案分析。主要从环保角度出发,对项目设计的多个生产工艺方案、总图布置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对不同时期建设规模进行合理性分析。确定选址、总图布置的合理性。

  掌握:

  1.能绘制工艺流程图,排污结点图。

  2.给出有关参数的条件下能正确计算出源强。

  3.会进行清洁生产分析。

  4.掌握工程分析的基本要求和要点。

  5.能列出污染物排放量及“三本帐”。

  6.会有关物料平衡的计算。

  7.会从环保角度合理判断分析项目规划方案。

  3.3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方案的确定

  1、识别环境因素与筛选因子

  根据排污种类、结合拟建厂址地区环境要素,识别项目对环境产生污染影响的环境要素,采用矩阵表并按施工期、生产期、服务期满(渣场、垃圾填埋、核设施等)分别进行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社会)的识别,在识别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特点,将评价因子列出清单,筛选出评价因子(特征因子、关心因子等)。

  2、判断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工程(如排放量大、特殊因子)结合环境敏感性和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判断项目建设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及主要环境问题。

  3、选择评价标准

  包括质量标准、排放标准、毒性鉴别标准等

  根据地方功能区划及环保局的批复,结合项目排污,确定采用标准和级别。若未划定功能区划则依据质量状况提出建议标准,待环保局批准后按批准意见执行。

  4、确定评价等级和范围

  根据排污量按照导则要求确定工作等级和范围。

  5、确定评价重点

  根据排污特征、厂址区域环境现状敏感性,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所需解决的问题确定评价重点。

  6、设置评价专题

  根据排污特征、要素敏感性、结合有关影响评价要求,设置相关的影响预测评价专题。

  掌握:

  1.给出实例做环境因素、因子的筛选识别。

  2.能判断项目的主要环境因素及环境问题。

  3.能判断项目应使用的评价标准。

  4.能确定评价等级及范围。

  3.4现状调查与评价

  1、制定现状监测方案

  1)导则的要求

  2)评价等级、功能区划的要求

  3)项目排污种类及地区环境因子的敏感性,以此确定各监测点的监测因子

  4)建厂地区自然条件(污染气象、海潮、河流季节、植物生长)及监测条件

  2、评价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监测结果,依据标准,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

  3、确定环境敏感区域、敏感点、环保目标

  通常根据项目厂址地区环境特征、所排污染物、确定项目环评的敏感区域、敏感点和保护目标,并列图表说明,表上应说明方位、距离、环境功能。

  4、容量分析

  根据某要素的监测结果和该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标准值进行比较分析,按单因子评价方法确定,大于则无容量

  掌握:

  1.能根据实例制定监测方案。

  2.能利用监测值、标准值判断现状质量。

  3.能根据实例找出敏感点、保护目标。

  4.能针对项目设置评价专题。

  3.5环境影响预测

  1、选择模式

  2、确定参数

  3、预测和评价(含非正常工况):正常、非正常工况产生的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对预测结果加以评价,主要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

  掌握:

  1、 会针对实例判断或选择模式。

  2、 会通过监测值、预测值判断环境影响(包括非正常工况)。

  3.6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1、分析环保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和预期效果

  针对环保措施分析技术成熟性、运行可靠性、控制效果稳定性进行分析,对采用的措施,根据目前国内外通常采用的措施以及先进技术,从技术上、经济上对措施的可行性、合理性、先进性进行分析,并分析其预测效果。

  2、分析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

  对项目投产后各大气污染物按执行标准进行排放浓度速率双达标。水污染源按执行标准进行排放浓度达标排放分析。超标的要提出修改控制措施。

  3、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

  总量控制指标必须建议在达标排放基础上。新建项目依据地方排污总量调控计划安排总量;现有企业依据现有排放总量指标及地方环保局的要求根据评价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对比分析投产后总量控制的可达性及效果。

  4、制定环境监督管理计划

  根据项目规模、排污特征、环境特征,提出监测管理计划要求,即:建立管理机构、职责、计划;某些大型项目要求建监测机构,确定职责、仪器配置计划。

  掌握:

  1.掌握环保措施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从哪几方面进行。

  2.达标判断及分析。

  3.总量控制的原则及措施。

  4.会判断环境监督计划的合理性、完整性。

  3.7结论分析

  1、建设项目规模、选址、布局、选线的优化分析

  规模是否合适:是否符合产业政策、排污量能否满足当地容量

  厂址选择是否合理:生活区与生产区的相对位置合理性、厂界外敏感点是否得到合理避让、减轻某些污染物对厂界外敏感点的影响;工艺路线是否顺畅、生产物流能否顺畅节约能耗,降低排污量

  2、规划方案优化分析

  说明规划方案分析,提出优化方案设计的评价结论。

  3、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的正确得出与结论正确性的判别

  通过各专题分析评价,综合分析预测、评价的正确结论;并通过综合分析确保各条结论的正确性;评价结论不能与报告书中相关内容说明发生矛盾和偏差,以及某些结论的绝对化。

  4、正确填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填写内容要全,填写数据要准确,数据单位不能有误

  通常结论有以下6项内容

  产业政策符合性

  厂址选择可行性

  达标排放分析

  总量控制效果

  清洁生产水平

  环境质量状况

  掌握:

  1.对评价结论要正确判断。

  2.了解结论应说明的问题。

  3.正确填报建设项目审批登记表。

  公路几乎每年都会出,考点总结如下:

  1、声环境监测时段及评价量,声源计算方法必须掌握;

  2、道路桥梁环境影响:对饮用水源影响,穿山隧道队径流影响,施工作业对水源影响,施工周期对水生物,保护鱼类影响,危险品运输对水源影响,人文景观影响

  3、防护措施:管理—过桥登记,限速技术—防撞墩,减速带,径流导排,事故池

  4、噪声影响规避措施:主动—调整优化线路被动—管理措施:移民技术措施:隔音(隔音屏,隔音窗,乔木),调整规划功能

  垃圾填埋与污水处理:

  1、污染源(水:地下水,地表水;气:臭气,垃圾处理尾气声:施工、作业、鼓风机,渣:二次污染风险:有毒气体爆炸、蚊虫疾病传播等)

  2、预防减轻措施:主动—合理选址被动—防护距离加强管理技术改进

  采掘:

  1、环境影响因素:地下水地表水截流;扬尘污染,生活区水汽声渣污染;作业噪声;尾矿处理;社会环境影响-移民地质环境影响:塌陷

  水利水电:

  1、环境影响因素:水文,水质,水温、水量影响;坝前淤积,坝后冲刷对水土保持影响,对水生物影响,对局地气候、及陆生生态影响,对饮用水源影响,对移民生活影响,移民原址对蓄水水质影响等,施工作业方案水汽声渣及生态影响

  2、预防减轻措施:技术措施:过鱼措施人为引导-定期泄流,人工放殖,施工周期管理,加强施工作业管理手段

  房地产:高楼风,光污染,光遮挡,水气声渣

  输变电:

  1、环境影响因素:电磁场,无线电,生态,噪声,场站水气声渣,

  2、防护措施:主动:优化线路,被动技术措施(高架杆,换工艺),移民

123
纠错评论责编:lzy080201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