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检测工程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公路检测工程师 >> 模拟试题 >> 2018年公路检测工程师考试桥梁隧道工程试题及答案十三

2018年公路检测工程师考试桥梁隧道工程试题及答案十三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2018年5月23日]  【

  三、判断题

  1、隧道内壁面两点连线方向的位移之和称为“收敛”,收敛值为两次量测的长度之差。正确

  ( )正确 ( )不正确

  2、拱顶下沉量测对于深埋隧道,可由地面钻孔,使用挠度计或其它仪表测定拱顶相对地面不动点的位移值。正确

  ( )正确 ( )不正确

  3、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采用目测,因此不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项目。不正确

  ( )正确 ( )不正确

  4、地表下沉量测时,测点的布设沿横向应该是隧道中线附近密集,远离隧道中线处稀疏,并至少布置11个测点。正确

  ( )正确 ( )不正确

  5、围岩内部位移量测每一量测断面应布设3~11个测点;要尽量离开锚杆或周边位移量测的测点处。不正确

  ( )正确 ( )不正确

  6、可以用量测锚杆来测量锚杆的轴力。正确

  ( )正确 ( )不正确

  7、拱顶下沉量测的仪器主要用球铰式收敛计。不正确

  ( )正确 ( )不正确

  8、锚杆轴力量测一般每一断面布置3~5个测孔,每一量测孔内设3~6个测点。正确

  ( )正确 ( )不正确

  9、围岩内部位移量测的目的是校核锚杆的长度。正确

  ( )正确 ( )不正确

  10、钢弦抗滑性能试验是将压力盒放在频率为50周/秒的电振动台上持续振动10~15s,然后检查其结构的初频变化情况。正确

  ( )正确 ( )不正确

  4、问答题

  1、 隧道施工量测,力的量测有那些项目?

  答:有锚杆及锚索内力及抗拔力;围岩压力及两层支护间压力;刚支撑内力及外力;支护、衬砌内应力、表面应力量测;

  2、隧道施工量测,位移的量测有那些项目?

  答:有周边位移;拱顶下沉;表面下沉;围岩体内位移(洞内设点);围岩体内位移(地表设点);

  3、 隧道施工量测,哪些项目为必测有那些项目?

  答:有地质和支护状况观测;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及锚索内力及抗拔力。

  4、简述周边位移量测目的和方法以及数据的整理和应用。

  答:1)量测目的:

  (1)根据变形速率判断围岩稳定程度和二次衬砌施作合理时机;

  (2)指导现场施工。

  2)量测方法以及数据的整理和应用:

  (1)量测点埋设时间:一般情况下,测点距开挖工作面应小于1~2m。测点埋设后,第一次量测时间应在上次爆破后24h内,并在下次爆破前进行。第一次量测的初读数是关键性数据,应反复测读;当连续量测3次的误差R≤0.18mm 时,才能继续爆破掘进(R根据收敛计而异)。

  (2)收敛测线布置 :全断面开挖时,埋深小于两倍洞径地段或浅埋隧道,采用3~6条测线;一般地段应采用2~3条测线,但拱脚处必须有一条水平测线。若位移值较大或偏压显著,可同时进行绝对位移量测。

  (3)量测仪器:目前我国公路隧道施工中常用的收敛计为机械式的收敛计。

  (4)原始记录和量测资料整理

  a量测原始记录

  b量测资料整理

  原始记录表及实际测点布置图;

  位移随时间以及开挖面距离的变化图;

  位移速度、位移加速度随时间以及开挖面距离的变化图。

  ( 5) 收敛量测结果的应用

  按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第9.3.4条规定,隧道周壁任意点的实测相对位移值或用回归分析推算的总相对位移值均应小于规定数值。

  按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第9.3.5条规定了二次衬砌的施工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

  a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

  b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预计总位移量的80%~90%;

  c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d 。

  5、简述地质和支护状况观测的目的和观测内容

  答:1)目测的目的:

  (1)预测开挖面前方的地质条件;

  (2)为判断围岩、隧道的稳定性提供地质依据;

  (3)根据喷层表面状况及锚杆的工作状况,分析支护结构的可靠程度。

  2)目测内容:

  (1)开挖后没有支护的围岩:a岩石的种类和产状;b岩性特征: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c地层时代归属及产状;d节理性质、组数、间距、规模,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和方向性,断面状态特征,充填物的类型和产状等;e断层的性质、产状、破碎带宽度、特征;f地下水类型,涌水量大小、涌水位置、涌水压力、水的化学成分等;g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

  ( 2)开挖后支护段:a初期支护完成后对喷层表面的观察以及裂缝状况的描述和记录;b有无锚杆被拉坏或垫板陷入围岩内部的现象;c喷射混凝土是否产生裂隙或剥离,要特别注意喷射混凝土是否发生剪切破坏;d有无锚杆和喷射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e钢拱架有无被压曲现象;f是否有底鼓现象。

  6、简述拱顶下沉量测目的和方法以及数据的整理和应用。

  答:1)目的;确认围岩的稳定性,判断支护效果,指导施工,预防拱顶崩塌。

  2)方法:

  (1)量测方法

  对于浅埋隧道,可由地面钻孔,使用挠度计或其它仪表测定拱顶相对地面不动点的位移值。对于深埋隧道,可用拱顶变位计,将钢尺或收敛计挂在顶点作为标尺,后视点可设在稳定衬砌上,用水平仪进行观测。

  (2)量测要求

  a拱顶下沉量测断面间距、量测频率、初读数的测取等同收敛量测。

  b每个断面布置1~3个测点,侧点设在拱顶中心或其附近。

  c量测精度为±1mm。

  d量测时间应延续到拱顶下沉稳定后。

  (3) 应用:按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第9.3.5条规定了二次衬砌的施工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

  a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

  b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预计总位移量的80%~90%;

  c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d 。

  7、简述表面下沉量测目的和方法以及数据的整理和应用。

  答:1) 目的:(1)了解地表学成范围、量值;

  (2) 地表及地中下沉随工作面推进的规律;

  (3)地表及地中下沉稳定的时间。

  2)方法:(1)量测方法:一般用水平仪量测,量测精度±1mm。

  (2)量测断面及测点的布置

  量测断面沿纵向(隧道中线方向)布置,其间距:当埋深h>2D时,为20~50m;当埋深D

  横向测点布置间距范围为2~5m;至少布置11个测点,隧道中线附近密些,远离隧道中线处疏些。

  (3)量测频率:开挖面距量测断面前后距离d<2D时,每天1~2次;2D5D时,每周1次。

  3)原始记录和量测资料整理和应用

  分别作出纵向下沉—时间曲线和横向下沉—时间曲线,分析最大下沉量是否超过规定标准。

  8、简述围岩体内位移(洞内设点) 量测目的和方法以及应用。

  答:1)目的:(1)判别浅埋、偏压和强构造岩体中隧道围岩稳定性和支护效果,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2)判别隧道围岩松弛范围,优化锚杆设计参数。

  2)方法:(1)量测仪器

  量测仪器为多点位移计。安装方法:一般在拱部或顶部导洞开挖后,立即钻孔安装伸长计,然后进行扩挖,隔一定时间测读各点位移值;进行校正后,求出相对于最深一点的位移值,作出时间-位移曲线,分析各点的变形速率及稳定性。

  (2)测读方法

  用0~300mm的深度游标卡尺(精度为士0.2mm)测读。每点需进行5次测读,取其3次相近的读数平均值作为此处测读结果;测读间隔时间由数小时到数天,一般间隔1d测读一次。

  (3)量测资料的应用

  实用中,一般根据量测结果,先绘出位移-深度关系曲线和位移-时间关系曲线。通过位移-时间曲线,掌握围岩内部随时间变形的规律,则可更好地用于指导施工。优化锚杆设计参数。

  9、简述两层支护间压力量测目的和方法。

  答:量测目的:了解围岩压力的量值及分布规律;判断围岩和支护的稳定性,分析二次衬砌的稳定性和安全度。

  量测方法:采用钢弦压力盒量测,埋设压力盒的要求:接触紧密和平稳,防止滑移,不损伤压力盒及引线,在上盖一块和压力盒同大小厚6-8mm的钢板。常见的压力盒布置方式如图: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压力盒观测室,将每个压力盒的电缆引线集中于室内,按顺序编号。根据具体情况及要求定期进行测量;每次每个压力盒测量不少于3次,力求测量数值可靠、稳定。

  10、简述钢支撑内力量测目的和方法。

  答:1) 目的:了解钢支撑应力的大小,为钢支撑选型和设计提供依据;根据钢支撑的受力状态,判断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了解钢支撑的实际工作状态,保证隧道的施工安全。

  2) 目前使用较普遍的型钢支撑应力量测多采用钢弦式表面应变计,格栅支撑应力量测多采用钢弦式钢筋应力计。 目前国内也有使用光纤光栅的表面应变计和钢筋计。

  型钢支撑一般在某一测点位置的上下缘布设一对表面应变计,钢格栅支撑一般选择与主筋相同的的钢筋计焊接到适当部位。监测钢支撑的应力应变。观测根据具体情况定期进行量测。每个测点的量测不少于三次。力求测量数值可靠、稳定。

1 2
责编:zj10160201

报名通关必备

  • 姓名
  • 电话
  • 邮箱

报名指南

编辑推荐

在线题库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