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作文 >> 写作指导 >> 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269):“农民工坐公交”

2014年高考作文真题猜想(269):“农民工坐公交”

中华考试网  2014-05-1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你穿得这么脏,就不应该坐公交车,应该自己走路回家!”12月28日,825路公交车上,一名老太呵斥身旁风尘仆仆的农民工,指责其影响市容。这话引起了男子的不满,他回应说,你没权利要求我这么做。该事件引来网上众多关注,有网友认为:“真正影响市容的是这名老太!”也有网友认为:“谁喜欢旁边坐着一个衣服很脏的人呢?”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情,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题目分析、作文指导:这是一则新材料(由材料引出写作范围的)作文,材料是一则社会新闻,核心事件是公交车上一名老太呵斥身旁风尘仆仆的农民工,指责其影响市容。从新材料作文的类型来看,这是一道提供看法型材料作文。所谓提供看法型材料作文就是指作文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不仅有一则故事、寓言、诗歌之类的内容,而且还包含有对这则故事、寓言或诗歌等的几种看法,考生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的材料作文。这种类型的作文确定观点的方法:第一步,阅读作文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的故事、寓言、诗歌之类的内容,把握材料的整体含意。第二步,抓住对这则故事、寓言或诗歌等发表看法的语句,选定构思的侧面(或角度)。一般来说,这类材料作文可供选择的侧面(或角度)主要有三个: 从中选择一种看法表示赞成或反对; 跳出几种看法的窠臼,辩证地看待几种看法; 着眼于这则故事、寓言或诗歌等的整体含意,从中提取出一个观点。第三步,根据自己选定的构思侧面(或角度),按照上文所说的提取观点型材料作文的提取方法提取出一个观点。就这则材料来看,围绕老太呵责农民工影响市容的问题,农民工回应你没权利要求我这么做;有网友认为是老太“影响市容”;有网友认为“谁喜欢旁边坐着一个衣服很脏的人?”老太的行为、农民工的回应、网友的不同意见都可以是作文的切入角度,都属于是由材料引出的写作范围;也可辩证地分析这几种看法。从整体上看,这道作文题没有明确的立意倾向,它只是把一个生活事件再现出来,考生必须凭借自己的理解能力、感情倾向、认知水平、判断标准来分析思考,提炼观点,确定立意。

  解读材料作文的材料,一定要理清材料的内容,即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什么结果,什么影响等。特别要理清材料中的因果关系,也就是“什么事情导致什么结果”,“为什么导致这种结果”,从而推出“要想有好结果,就必须怎么样”或“不想有坏结果,就不能怎么样”。如这则材料,人有公交车上的老太、被呵责的农民工、网友;事则是老太呵责农民工影响市容,及由此引发的网友关注与议论;表层原因是农民工穿得脏,深层原因则可以挖掘出很多,如文明修养、等级观念、权利意识、文化传统、社会偏见、人性弱点、处事方法、人文关怀……这些方面都可以成为作文的具体立意角度;从影响来看,这件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可以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新材料作文一定要认真研读材料,真正读懂材料,不要想当然,一定要克服随意性。在审题立意的时候,要强化 “以果溯因” 的意识,多问几个 “为什么”,要彻底,材料越短,越要好好斟酌。

  解读材料主要应从正面进行,但也不可忽略侧面切入的意外发现。正面切入是常规思维,侧面切入可能更能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在高考(微博)作文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写作的价值追求下,充分地展示个性魅力、独特思维无疑会得到特别的回报。个性特征归根结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造性的发现。就是内容上有开拓,能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别人见过的平凡的事物,激起自己的情感激动,得到深刻的感悟,真切的体验,新奇的想像,创造性的见解等。二是创造性的表现。就是形式上与众不同,能将自己的发现“独辟蹊径”地表现出来,不模仿别人,不因袭某种模式,而是别开生面,面目一新。就这则材料来看,大家关注的可能都是材料的内容,老太呵责农民工,会忽略“网络”这个信息传播媒介,如果你能剑走偏锋,从“网络”社会这个角度去思考这件事,可能会写出口味迥异的新颖文章来。

  审读材料,选择角度,要强化思辨意识。近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逻辑思辨,要求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避免片面地看问题;联系地看问题,避免孤立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避免静止地看问题。比如,老太呵责农民工,如果不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就无法打开作文的思路,只能在浅层次上评判谁是谁非,落入就事论事的低幼层面。

  要写出有新意、有深意、立意高的文章,在审题时要学会深入思考。比如,对老太呵责农民工的行为,网友予以谴责,这里面就可以挖出“道德绑架”的问题,老太不喜欢衣服脏的农民工,也许就是出于一种天性,我们却用一根道德大棒来拷打老太,这不同样是问题吗?而在现实生活中挥舞道德大棒的也绝非个案。这样去思考,自然能写出有思想有个性的文章来。

  优秀文章展读

  别总在需要时才想起他们

  农民工回家过年,不少城市居民发现,生活立刻变得不方便起来。做家政,找不着人;快递物品,好多网点歇业了;洗衣、擦鞋、卖早点,不少街边小店关了门。有人说,大城市缺了农民工真不行呀!还有人说,应当创造条件,让一部分农民工能留在城市。

  如果农民工听到这样的话,想必心里暖烘烘的。不过,会不会只是在需要农民工时才这么说呢?

  “你穿得这么脏,就不应该坐公交车,应该自己走路回家!”就在不久前,重庆公交车上,一个老太太呵斥身旁风尘仆仆、来不及换下工装的农民工,指责其影响市容。老太太的言论,还得到一些市民的附和。

  这些年,大量农民离开家乡进城务工,建高楼大厦、修铁路桥梁,他们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为了城市的繁华美丽默默地劳作、耕耘。他们完全有理由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城市所拥有的物质条件以及各种公共服务。这方面,早在2006年1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就作出明确规定:对农民工公平对待,一视同仁。

  但是,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一方面,许多制度性障碍仍然存在。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在许多地方还只能选择打工子弟学校,更不要说在当地参加中考、高考了。农民工在老家参加的医疗保险,在打工的城市里往往很难使用。城市里的公租房、保障房,基本上不会惠及农民工。另一方面,城市对农民工还缺少发自内心的尊重。其实,任何一个公民,不论其富有还是贫寒,不论来自何方,只要踏踏实实地工作,遵纪守法,都应当受到尊重,尊重其劳动,也尊重其人格。很多农民工在城市默默工作时,往往也并不奢望额外的问候,要的只是基本的尊重。

  当然,农民工融入城市,也应主动适应城市的一些规则。不过,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当给农民工更多的包容,并创造相应的条件。老太太可能是担心农民工衣服上的油漆蹭到身上,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换位思考一下,如果那位农民工是自己的亲戚或朋友,劳累一天,衣服上沾满了污渍,在城市连坐公交车都受到别人的指责,自己听后作何感想?何况,在很多情况下,农民工可能干完活儿一时间根本找不到洗澡、换衣服的地方。

  农民工离开了,许多城市居民念起他们的“好”。希望等他们回来时,人们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宽容、应有的尊重,创造良好环境,让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每个在城市工作的人,都切切实实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幸福。

  【点评】这是一篇时评文章。作者针对发生在重庆公交车上的这一呵责农民工事件,从农民工对今天城市人生活的重要性、农民工在城市建设中付出的辛劳、农民工权利得不到保障人格得不到尊重等方面展开阐述,表达了我们要理解农民工、关心农民工、尊重农民工,让他们真正享有与城市人平等权利的思想。

  举手投足之间

  广州一考生

  何谓“修养”?也许没有人能为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就如一则故事中提到老太呵责满身污泥的男子影响市容,不文明,难道她自身就文明了么?举手投足之间就可看出一个人的素养。老太是否想过,也许这位是刚辛辛苦苦从工地上干活回家还没吃上饭的工人,成日奔波于泥水之中,哪有不脏的理儿。只凭借穿着便斥责“影响市容”,这便是不文明的行为,道德修养欠缺的表现。(紧扣材料提观点)

  曾在新闻报道中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地铁行驶在铁路上,随着开门的铃响,进来一位满身污泥的男子,他环视了地铁的车箱(厢),车箱(厢)中空空的,乘客屈指可数。可他却选择了蹲在地铁的门边。此时一位女士写向了他:“你和我们一样,同样买票乘地铁,为什么要蹲着。”“我怕坐脏了座位。”男子低声说着。“同样买票乘车,你没有低人一等,座位本来就是给人坐的,坐脏怕什么。”女子的语气虽说有些严肃,但句句透着关心。说完后摆手示意让男子坐在旁边。举手投足之间,体现的是高尚的道德修养。与老太相比,同样的场景,不同的做法。地铁上的乘客向女子投去赞赏的目光……(选择类似的现实性的例子)

  举手投足之间,你的做法也许不仅影响你自己,影响“市容”,也有可能影响“国家”。

  (由个人升华到国家,层进态势)

  在日本举行了一场备受瞩目的足球赛。赛后令人惊讶与赞口(不)绝口的不是球员出色的球技,而是几万人的观众席上没有留下一点垃圾。赛后观众离场,清洁工进入清洁却惊奇的(地)发展(现)观众席上“一尘不染”。观赛者的素质修养令世界敬仰。日本民众的这一做法被刊登到了世界各地的报上。举手投足之间,他们所表现的不仅是自身的修养素质,更多是他们那个国家的素质。且不说其它,仅是这举手之劳,他们值得我们学习。(层进深挖)

  举手投足之间,无论是老太所表现出的道德修养的欠缺,还是女子所呈现的对工人的关怀,或是日本观赛者的文明行为都值得我们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无论何时,请谨记,举手投足之间,尽显文明修养!

  (闪烁的亮点是现实性,结构清晰,文从字顺,踏踏实实,看到思维的递进)

  【点评】这是一篇被评为54分的考试作文,据说在广州的一个高考(微博)备考研(微博)讨会上,老师们对这篇文章的评价意见比较一致,认为是一篇不错的文章,原文段落后括号内的文字是老师的评价意见。这篇文章首先针对老太的行为展开分析,用的是文明修养的标准,认为老太的呵责是“不文明的行为,道德修养欠缺的表现”,然后拓展开来,论证“举手投足之间,尽显文明修养”,显然,文章的立意是要倡导在生活中注重文明素养。这个立意虽然不错,但文章却显得扣题不紧,行文中没有扣住老太的举止为什么是缺乏文明修养、老太的举手抬足会有怎样的负面影响等展开具体论述,而完全转到举手投足关乎文明修养的问题上去了,实际上就是转移了话题。再从行文来看,文章是议论文,应该以分析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可文章第二自然段完全是记叙类文章的笔法。全文议论说理缺乏丝丝入扣的逻辑分析,第三自然段“影响你自己,影响市容”没有理据,“影响”的含义也不明确,一时是指负面影响,一时是正面影响。作为议论文,本文的题目也显得不太恰当。整篇文章体现不出作者真正的感悟和思想。

  无礼待人即踩低自己

  高三9班 王洪榆

  一名老太太呵斥身旁风尘仆仆的农民工:“你穿得那么脏,就不应该坐公交车,应该自己走路回家。”并指责农民工影响市容。这件发生在公交车上的事引来网上众多关注。有网友认为:“真正影响市容的是这名老太太。”

  我是认同这位网友的看法的。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也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基本概念之一。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这名老太太说如此无礼的话,暂且不论他的行为有辱中华礼仪之邦的名头,她无礼待人,不尊重他人,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拉低了自己的身价,同样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为人粗鲁意味着忘记了自己的尊严。”显然,在侮辱别人尊严的同时,这位老太已忘记了自己的尊严,把自己踩低了。

  有的网友说:“谁喜欢旁边坐着个衣服很脏的人呢?”确实,没有人会喜欢的。但,只有这种无礼的指责方式来提醒别人吗?农民工这特殊群体在城市中颇不受待见,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文化水平也不高,受冷嘲热讽也是常有的事。可请冷静想想,在你指责或嘲讽别人不堪、低贱的时候,你自己又能高尚到哪里去呢?孔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孟子曰:“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真正高尚的人不会自掉身价,无礼待人。彬彬有礼是古今中外所有君子绅士共有的特征。你敬别人一尺,别人也会敬你一丈;你给人尊重,被人也会给你尊重。

  一位著名专栏作家和朋友一起去报摊买报纸。作家在买了报纸后很礼貌地说了声“谢谢”,但摊主却冷口冷脸,一言不发。朋友不解,作家道:“他每次都是这样的。”朋友更是替他不平,作家却笑着说:“为什么我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

  瞧,这就是区别!真正高尚的人时刻有礼,不为别人所动,而摊主冷脸待人时已无形中踩低了自己,与作家的差距一下拉到十万八千里。

  爱默生说:“礼貌,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只有愚人会无礼待人,自以为清高,却早已踩低了自己。

  【点评】本文抓住老太斥责农民工的无礼行为进行分析,用“以礼待人”这个标尺来衡量老太的行为,老太行为的失当便十分清楚了。文章从“无礼”是踩低自己的角度分析,论述显得入情入理。行文自然流畅,结构层次分明,论证有理有据,是一篇有自己思想、内容丰富、表达清晰严谨的优秀作文。

  多一分宽容,多一分和谐

  高三14 利艳淳

  你看见了他长满老茧,稍带泥渍的双手,没有看见他搬的一摞摞砖。你看见了他滴满盐碱味的汗水,没有看见他扫得干干净净的大街。你看见了他破旧又洗得发白的衣裳,没有注意到他微薄的薪水……

  他说,为了谋生,他背井离乡从农村来到了城市,因为没有高学历,没有文化,只有干最累工资最低的活儿。他说,虽然在城市工作十分辛苦,但想到家中的父母妻儿那焦急,期待又温暖的目光,他总能咬咬牙坚持下去。可是……

  可是他不理解有的城市人对他们投去的奇怪的目光。有的城市人像打量物品似的打量他们,或同情,或冷漠,或厌恶,或鄙视。虽然有许多城市里的人都理解,支持他们的工作,但总有许多人看她们都戴着有色眼镜。难道就是因为来自农村,自己就低人一等?难道就因为脏累的工作,为了城市的建设付出的汗水或换来的带有灰尘的衣服竟值得嘲笑或歧视?为何他们付出这么多竟得不到某些人的一丝宽容?

  现在早已不是腐朽落后的封建社会,在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中,本应是人无贵贱之分,人们互相尊重,可为何在825路公交车上,他却被一位老太呵斥“影响市容”?为何因为他的职业竟惹得这般不愉快?有网友认为:“真正影响市容的是这位老太!”对呀!也许他的穿着是没那么整洁,但你穿的再好,那狭隘的内心,那无礼的语言就不“影响市容”吗?为何不大度些,宽容些呢?

  你说他的岗位很平凡他的衣服很脏,可是你想像过没有他的城市吗?没有他,垃圾将满天乱飞,没有他,何来城市林立的高楼?没有他,我们的城市依旧美丽吗?不!他的衣服带有尘土,但那是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换来的啊!这本应让我们尊敬的农民工兄弟怎会“影响市容”?难道不是我们中某些人心胸过于狭隘了吗?本已够累的他们为何还要平添几分心理负担?

  一句温馨的提示,一张递去的面巾纸,比一句“影响市容”的呵责和蔼的多。举手之劳,成人之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多一分宽容,多一分和谐。

12345
纠错评论责编:tanhuifang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