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四川高考 >> 四川高考语文模拟题 >> 临海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浙江省临海杜桥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6页

中华考试网  2014-12-08  【

  1.答案:D 解析:A项,“擎”应读“qíng”;B项,“”应读“zì”;C项,“”应读“à”

  2.答案:解析:A项,“出奇不意”应为“出其不意”“故有”应为“”;项,“”应为“”。3.答案:A解析:A项,“”指一段时间,使用正确;B项,,项D项,“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此处应为“不温不火”,指的是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

  7.答案:示例:()

  . A(“将”应为“业已”,已然的称为未然)

  9. D.(原文是“可能”)

  10.①文化产品的提供者们要保持恒定的审美和价值;②以更高远的眼界开拓更丰富的资源。

  11.辛劳、平和(或“纯朴”)、快乐(“辛劳”1分,“平和”“快乐”1分)12.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承接上文对农家人生活场景的描写,引出下文对多年以后的生活的描写、议论(1分);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之情。(或“对过去生活流逝的怅惘之情”)(1分)。

  13.最后一只渡船“静静地泊在那里”和翠鸟的“纹丝不动”,表现了古渡的沉寂,(1分)与文章开头处渡口的“喧哗与生机”形成对比。(1分)表达了对过去的事物、生活消逝的怅惘之情。(1分)

  14.(1)丰富了文章的内容:黑白影片《鸡毛信》和“古渡”同属过去的一切,彩色影片则和“水泥桥”共属新事物。(2)丰富了文章的主旨,引发读者思考:在时代进展中,“变化最多的当属人的形相、人的神情”,“朴素实在”变成了“巧多于拙”等内容,丰富了主旨,引发读者的思考。(3)表达了时代进展中人的“情感却无从附着”的苦恼和怅惘。(每点2分,共6分)

  15.(1)“水泥桥”代替“古渡”,表明“生活在日日向前”,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像“水泥桥”这样的新事物再漂亮、精细,也不能替代旧事物所具有的情调和趣味。(3)新事物虽漂亮、精细,但我们的情感却无从附着,旧事物则常常能带给我们内心的慰藉,带来“最亲近和深沉的感怀”。(每点2分)16.B.(致:取得) 17.B.(A表修饰/表承接 B.均为代词,他 C.表句内停顿/判断句的标志 D.把 /拿) 18.D.(错在“从而说明韩琦离君子还有一定的距离”,应该是“从而烘托出韩琦就是一位难得的君子”。) 19.(3分)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 20.(1)(4分)忠献公既不因为自己所拥有的而自夸,也不因为自己所缺少的而自卑。 (2)(3分)崔浩自比为张良,然而后世始终不赞同他。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