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山西高考 >> 山西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20年山西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二)

2020年山西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二)_第2页

来源:中华考试网  2019-11-22  【

  阅读《反对党八股》,完成19—21题。

  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 a 。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为什么要写那么长,又那么空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苏联进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战争,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一篇社论那样长,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现在是在战争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短些,写得精粹些。延安虽然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欢写长报告。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 b 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的么,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

  19、根据本文论证的内容,文中a处应填入的论点是

  A.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B.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C.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D.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20、根据上下文的联系,文中b处应填入的最准确的一句话是

  A.那我们就看下去。

  B.但是如何看呢?

  C.可是这一目的如何达到呢?

  D.可是怎么敢看呢?

  21、对本文最后部分—句的句群结构图解表示正确的一项是

  阅读《雷雨》(节选),回答22—24题

  周朴园(以下简称周) 鲁侍萍(以下简称鲁)

  周 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

  鲁 哦。

  周 你知道吗?

  鲁 也许记得,不知老爷说的是哪一件?

  周 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 说不定,也许记得。

  周 我问过许多那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也派人到无锡打听过,可是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 到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不过也许你会知道。 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姓梅的。

  鲁 姓梅的?

  周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 来,——你知道么?

  鲁 不敢说。

  周 哦。

  鲁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 哦?你说说看。

  鲁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 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 孩。听人说她生前不大规矩的。

  周 (痛苦)哦!

  鲁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 子。生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 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 (汗涔涔地)哦。

  鲁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 我姓鲁,老爷。

  周 (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

  22、周朴园说“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和鲁侍萍说“生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这两处的“忽然”在传情达意上是否一样?请从下列分析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A.一样,都表示对事件的发生事前毫无觉察,以致都感到意外。

  B.一样,都用来掩盖自己了解事件的底面,都把自己装扮成局外人。

  C.不大一样,两人虽然都表示不了解事件的底细,但前者是有意摆脱罪责,后者则 是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

  D.不一样,前者是用以推脱责任,后者是针锋相对,仍用原词,以揭露周的狠毒和 狡猾,语含讥讽。

  23、事隔三十年,周朴园为什么还念念不忘并不断向别人打听被他始乱终弃,被逼投河自尽的侍萍呢?下面的看法,哪一种准确?

  A.他的“怀念”是做给活人看的,以强化他在家庭和社会上的地位。

  B.做了对不起人的事,多少受到良心的谴责,他的怀念是一种忏悔的表示。

  C.他怀念从前年轻貌美、娴淑温柔的侍萍,并以此填补他那丑恶空虚的心灵。

  D.这里有他对侍萍的怀念,也有忏悔的表示,同时也是为了美化自己,以强化自己 在家庭中的地位。

  24、鲁侍萍反驳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表面上否定自己,实质是

  A.以此报复周朴园,以解心头之恨。

  B.澄清自己;以表明自己的清白。

  C.揭露周的隐私,揭穿周的虚伪。

  D.进一步试探周的真正态度及真实感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5—30题。

  中国的桃花文化

  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汇入了人们审美的心理因素,逐渐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桃花文化历史悠久,从《桃花夭夭》一直唱到《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桃花文化还具有普遍性,举凡恋爱、婚姻等人生喜庆活动,桃花总是“向红”礼俗的主要角色。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民俗中的“踏青”,采撷的也多是几枝早开的俏丽桃花。至于与桃树、桃实相关的文化事象,几乎无所不在:“桃都”天鸡报晓、王母蟠桃盛宴、寿星捧桃、春日桃符、“桃李满天下”……

  桃花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人的自然观。人类诞生于大自然,与大自然永远有一根剪不断的脐带。

  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咏春”的诗文,倾注了中国文人的炽热情感;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天的时节,于是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

  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推动着中国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们借桃花,歌咏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现对永恒的自然、永恒的生命的向往。

  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中国的文人,一方面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理想,另一方面,又要准备在理想之梦被击碎睦“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的休憩与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理想世界。

  桃花源作为一个“理想世界”,作为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人学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中国一些文人关非不知道桃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子的《问于》一样,上升为一种探求宇宙、社会和人生意义的思维模式。

  25、对本文第二段“从《桃之夭夭》一直唱到《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桃花文化贯穿于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从《诗经》到现代诗。

  B.桃花文化代代沿袭,从先秦到今天,以至将来,绵延不断。

  C.桃花文化从《诗经》的“十五国”,逐渐遍布于赤县神州。

  D.研究桃花文化,可以找到一条研究中国诗歌发展的线索。

  E.桃花文化源远流长,其生命力将是无限的。

  26、以下几项,不属于“桃花文化普遍性”的是

  A.喜庆活动中,“尚红”的风俗

  B.“新桃换旧符”的春节民俗

  C.歌颂美好的师生之谊

  D.某些人名、地名的命名特点

  E.民俗中的“踏青”与“登高”

  27、“中国文化人的自然观”包括哪些内容?请加以概述(不超过25字)

  答:

  28、对文中提到的“儒与庄禅互补”,分析不当的是

  A.无所谓“达”与“穷”,也无所谓“出世”“入世”。

  B.“经世济用”的追求,与“超凡脱俗”的矛盾统一。

  C.“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D.“治国”时也寻求“逍遥”,失意时也苦苦追求。

  E.既积极参与“治国”,于不得已时又寻求解脱。

  29、联系文中有关内容,解释人类“与大自然永远有一根剪不断的脐带”的具体含义(不超过25字)

  答:

  30、中国文人的“桃花源情结”是怎样形成的?它的积极作用是什么?(不超过40字)

  答:

  【答案】:

  1、B 2、C 3、A 4、B 5、A 6、B

  7、A 8、C 9、ECGBDF 10、B 11、B

  12、B 13、A 14、D 15、B 16、B 17、A

  18、D 19、B 20、D 21、A 22、D 23、D

  24、C

  25、BE 26、CE

  27、自然是美好的,自然是永恒的,自然是文化的源泉之一。

  28、AD

  29、文人要歌颂自然,寄情于自然,向往自然。

  30、中国文人有志“治国”,又屡遭挫败,所以钟情桃花源。它鼓舞文人去追求美好理想。

12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