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青海高考 >> 青海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7年青海高考历史综合提升训练(二)

2017年青海高考历史综合提升训练(二)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6-12-15  【

二、非选择题

11.(2013安庆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双方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第一条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同时也约定苏联在1952年底以前,无条件地将中国长春铁路移交给中国,从旅顺撤出苏联军队。同时,为中国提供一笔总数为三亿美元的建设贷款。

——据(日)中岛岭雄《外交关系:

从朝鲜战争到万隆路线》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自1970至1973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加拿大 1970年10月13日 意大利 1970年11月6日 奥地利 1971年5月28日 比利时 1971年10月25日 冰岛 1971年12月8日 英国 1972年3月13日 荷兰 1972年5月18日 联邦德国 1972年10月11日 澳大利亚 1972年12月21日 新西兰 1972年12月22日 西班牙 1973年3月9日 (1)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背景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什么共同特色?与这些国家建交,反映了中国在外交策略上有什么改变?

(3)你认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新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第(1)问,二战结束以后,世界格局的显著特点是美苏冷战对峙,西方国家对华采取遏制、孤立政策,从这一背景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作用。第(2)问,“特色”较易解答,“策略”要结合中苏关系的状况分析。第(3)问,“原因”注意从中国、苏联、美国、世界等角度分析。“影响”可以从外交、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

答案:(1)背景:两大阵营尖锐斗争;美国等西方国家敌视中国。

作用:对巩固新生政权、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应对苏联威胁(或“一条线、一大片”战略)。

(3)苏联威胁中国安全;美国在争霸中处于劣势;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中美关系正常化。

影响: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抗衡苏联;有利于中西方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基础。

12.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美国交替出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爆发不久,《纽约时报》在一篇社论中满怀希望地说,尽管美国最初遭受了损失,但它决不是孤立的:“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佳时光。

材料二 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

的演变(18世纪~1950)》

材料三 美国公众对中国、日本、俄罗斯的感情“温度”

年份 中国 日本 俄罗斯

1990年 45 52 59

1994年 46 53 54

1998年 47 55 49

2002年 48 60 55 ——余建军《美国公众的中国观

与美国对华政策(1990~2002)》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美国公众对中国的感情“温度”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影响美国人“中国观”的主要因素,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展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史料并论证阐述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时期”据材料可知中美关系急剧升温,处于“最佳时光”,中美之间是战友关系,由此判断此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原因”可从面临共同的敌人,国民政府的亲美政策,中国抗战对美国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等方面思考。第(2)问,“中国观”由“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的信息即可得出;“历史背景”:此时正值美苏冷战时期,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并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第(3)问,由数据可知美国公众对中国的感情“温度”升温慢,处于稳步增长中,较之日、俄,“温度”低,增长慢。第(4)问,“主要因素”应围绕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等方面作答;“展望”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原因:太平洋战争爆发,面临共同的敌人;中国抗战有力支持了美国;中国政府的亲美政策;抗战中中国军民表现出的优良品质等。

(2)中国观:莫斯科的“傀儡”;忘恩负义的“侵略者”。历史背景:美苏冷战;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抗美援朝等。

(3)美国公众对中国的好感程度较低,一直处于“微冷”状态;而且和日本与俄罗斯这两个国家相比,对中国的“温度”升温不快,但一直保持上升状态。

(4)主要因素:国家利益、综合国力、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历史传统等。展望:观点1:中美关系的前景是美好的,由于种种原因,中美双方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隔阂、误解乃至摩擦,但双方可以保持冷静和理智,加强沟通,减少猜疑,求同存异,发展中美友好合作关系。观点2:中美之间存在着根本上的差异,如美国希望谋求世界霸权,而中国反对任何国家称霸,现阶段双方的合作是建立在共同的利益之上,但不同的目标最终会使双方分道扬镳。(答出任一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12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