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辽宁高考 >> 辽宁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17届辽宁省葫芦岛高考试一模语文试卷

2017届辽宁省葫芦岛高考试一模语文试卷

中华考试网  2017-04-19  【

2017年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

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

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纸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

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慈善理念以“养济”为主,直接向各类弱势群体提供衣食救助。养济院、育婴堂、普济堂、粥厂、栖流所、留养局、全节堂等多是秉持这一思想。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开眼看世界的过程中,开始关注西方国家慈善事业的发展,发现中国传统慈善思想在注重“养”的同时,忽略了“教”的内容,在这种背景下,“教养并重”、“教养兼施”开始成为晚清以来我国慈善理念转型及实践的主要内容。

“教养并重”理念的最初实践多是个人或慈善组织的自发行为,道光年间,裕谦在武昌设立恤孤局,对孤儿因材施教,聪颖者读书识字,平庸者教之纺花、织布、结网、打蕈鞋等手艺。

清末,清政府也开始逐渐将实践“教养并重”理念上升为国家政策,教授贫民习艺的教养院、工艺局和习艺所也纷纷设立,先在京师五城设教养局以“拘收初犯轻罪之民、给以衣食,教以粗浅工艺”.光绪三十三年,民政部奏请“责成地方官绅以育婴堂附设蒙养学堂,养济院、栖流所、清节堂附设工艺厂”.此后,各地教养局也纷纷建立,譬如天津东门内贡院旧址就设有教养局,设织布、染色、地毯三科,聘用三名日本技师教授简单文字、算术和技艺。

与此同时,在“民生日蹙,失业日多”的背景下,针对社会普遍的流民问题,“教养并重”理念的实践往往与振兴工艺相结合,并力图使其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途径。此外,晚清江南地区还设有洗心局、迁善局等,在教以工艺的同时,对流民的思想教育也有所关注,北京工艺局亦然,他们考虑到游民“闲荡日多,骤难就范”,收养之初,先送入迁善所进行思想教育,再教授工艺.这些习艺所、工艺局均以流民、轻度罪犯为教养对象,部分监狱也开始附设习艺所,敦助对象远远超出传统的老弱病残废疾者,在当时强调工艺的背景下,这些机构的教养内容也开始发生变化,将传统手工艺与近代.机器工艺和西方先进文化相结合。光绪三十一年,广仁堂扩充设立女工厂和女学堂,除规定时间教以习字外,大部分时间教授女工西式花辫、机器缝纫、刺绣、草帽辫、毛巾、织布、鳊绒等七科手艺。在倡导“教养并重”理念和相关政策激励下,原有的慈善组织也开始增加了工艺或近代教育的比重.光绪三十年,天津广仁堂筹办了女工厂和女学堂,天津育耍堂创办了女工厂,组织女童半日学习,半日劳动.保定府全节堂附设私塾改为两等小学,并设立直隶女学分校;第二年保定育要堂附设直隶女学堂,堂内所有成耍尽数入学。

进入民国以后,“教养并重”的实践继续发展.1917年京直大水灾救济中,除办理传统的赈济、平粜、粥厂外,还特别强调设立因利局、籽种贷款所、贷纱所等,通过向灾民提供小额贷款的形式,将灾民救济与灾后经济恢复相结合。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各地方救济院规则》,对原有传统慈善组织进行改组和整顿,设立官办救济院,下设养老、孤儿、残废、育婴、施医,贷款六所,贷款所就是“寓教于养”理念的主要体现,该机构向贫民借贷小额资金,不再以教授工艺为主,与清未已有很大的不同。

(摘鳊自郝红暖《慈善理念的近代转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养济”是中国传统的慈善理念,它的方式是直接提供衣食来救助,救助对象是

各类弱势群体,它的机构有养济院、育婴堂、粥厂等。

B.“教养并重”是近代西风东渐的结果。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借鉴西方国家慈善事业

的做法,改造中国传统的慈善思想,既“养”又“教”。

c.“教养并重”最初大多是个人或慈善组织的自发行为,恤孤局、抚教局等慈善机

构在教救助对象读书识字的同时,又教他们学习手艺。

D.“教养并重”在清朝末年由政府推动而逐渐上升为国家政策,政府设立教养院、

工艺局、习艺所等教习技艺,有的甚至请来外国技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膏教养并重”突破了中国传统慈善注重“养”而忽视“教”的局限,是晚清以来

我国慈善理念的转型,“教”有读书识字、习艺、思想教育等多种内容。

B.清政府设立的习艺所、工艺局大多以流民、轻度罪犯为教养对象,后来救助对象

逐渐扩大,教养内容逐渐与近代机器工艺、西方先进文化相结合。

C.天津广仁堂、育婴堂设立女工厂和女学堂,组织女童一边劳动一边学习,在慈善

活动中增加工艺、近代教育的比重,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快速发展。

D.民国后政府设立贷款所,向灾民提供小额贷款,将灾民救济与灾后经济恢复相结

合。这体现了“寓教于养”的理念,表明“教养并重”实践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普济堂、栖流所、全节堂等是以“养济”为主的慈善机构,而工艺局、习艺所等

是实践“教养并重”理念的慈善机构,它们分别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

B.清末“教养并重”的理念与振兴工艺相结合,曾经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途径,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_民生日蹙,失业日多”背景下普遍的流民问题。

c.慈善理念的近代转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既有个人与慈善机构的自发行

为,又有政府的积极参与、引导,也是社会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结果。

D.“教养并重”理念及其实践不仅拓展了传统慈善事业的内涵,也使慈善组织的日

常事务从单一性向综合性转交,综合类善堂日益成为慈善组织发展的主流。

12345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