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吉林高考 >> 吉林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17年高考语文基础提升综合练习(一)

2017年高考语文基础提升综合练习(一)

中华考试网  2017-01-30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范雎者,魏人也。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魏使须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②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睚眦之怨必报。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赵孝成王卒取魏齐头予秦。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平。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而应侯日益以不怿。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 ①穰侯:战国时cuò,铡碎的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B.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C.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D.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文章,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有时可借助标志词,如虚词、表时间地点的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

答案 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和判断D项,“编年体”错,应为“纪传体”。

答案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雎忍辱负重,坚韧顽强。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意志以奋发。在魏国被魏相魏齐屈打几乎致死,并不因此而气馁,入秦之后命运有了转机。

B.范雎机智过人,行事谨慎。须贾告发,魏齐严刑拷打,他假死逃过一劫;去秦国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怀疑,他藏起来,后来又下车步行,又逃过一劫。

C.范雎能言善辩

D.范雎睚眦必报,任人唯亲。先后逐穰侯,辱须贾,迫魏齐;在白起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情况下,荐郑安平任大将,后又荐王稽任河东守,造成恶果。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根据阅读和理解文章可知,白起不是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而是因与范雎有隔阂、范雎向秦王进言而被杀,故选D。

答案 D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第(1)题,“有顷”,一会儿,不久;“劳”,慰劳,慰问;“得无”,莫不是,该不会,恐怕;“徒”,只。第(2)题,省略“与”的宾语“之”;“坐”,使动;“置

答案 (1)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不久),穰侯果然来到,慰问王稽,又对王稽说:“您该不会和诸侯的说客一起来吧?这些人没有用处,只扰乱(别人的)国家罢了!”

(2)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来(把诸侯国所有来使请来),与他们坐在堂上,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或:草豆掺拌的饲料),命令两个黥徒(受过墨刑的犯人)在两旁夹着,让他像马一样来吃。

【参考译文】

范雎,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孙永,字曼叔,世为赵人,徙长社。年十岁而孤,祖给事中冲,列为子行,荫将作监主簿,肄业西学,群试常第一。冲戒之曰:“洛阳英隽所萃,汝年少,不宜多上人。”自是不复试。冲卒,丧除,复列为孙,换试衔,擢进士第,调襄城尉、宜城令,至太常博士。御史中丞贾黯荐为御史,以母老不就。韩琦读其诗,叹誉之,引为诸王府侍读。

加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州。王韶以布衣入幕府,建取熙河策,永折之曰:“边陲方安静,无故骚动,恐变生不测。偏裨以塞责。永曰:“居敌必争之地,军孤援绝,兵法所谓不得而守者也。尤人以自免,于我安乎?”竟用是降天章阁待制、知和州。

时仓法峻密,庾吏受百钱,则黥为卒,府吏亦如之。神宗问:“此法既下,吏尚为奸乎?”对曰:“强盗罪死,犯者犹众,况配隶邪?使人畏法而不革心,虽在府吏,臣亦不敢必其无犯也。”议复肉刑,事下永。永奏曰:“刻人肌肤,深害仁政,汉文帝所不忍,陛下忍之乎?”神宗曰:“事固未决,待卿始定耳。

入判将作,进端明殿学士。病不能朝,神宗遣上医调视,六命近侍问安否,至虚枢密位以待。辞去益力,提举崇福宫。逾年,起知陈州,徙颍昌。永裕起陵,许、汝当运粟数十万斛于陵下,调民牛数万,永请而免。元祐元年,迁吏部,又属疾,改资政殿学士兼侍读,提举中太一宫,未拜而卒,年六十八。赠银青光禄大夫,赙金帛二千,谥曰康简。

永外和内劲论议常持平不求诡异事或悖于理虽逼以势亦不为屈未尝以矫亢形于色辞与人交终身无怨仇。范纯仁、苏颂皆称之为国器。

(节选自《宋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外和内劲/论议常持平/不求诡异/事或悖于理/虽逼以势/亦不为屈/未尝以矫亢形于色辞/与人交/终身无怨仇

B.永外和内劲/论议常持平/不求诡异事/或悖于理/虽逼以势/亦不为屈/未尝以矫亢形于色辞/与人交/终身无怨仇

C.永外和内劲/论议常持平/不求诡异事/或悖于理/虽逼以势/亦不为屈/未尝以矫亢形/于色辞与人交/终身无怨仇

D.永外和内劲/论议常持平/不求诡异/事或悖于理/虽逼以势亦不为屈/未尝以矫亢形于/与人交终身/无怨仇

解析 作答文言文断句题,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其次可以利用一些标志,明辨句读。解答本题要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答案 A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进士第”意为考中进士,其中的“擢”有提拔、拔选意,往往指提升官职。与“擢”意思相同的还有“陟”“拜”“除”等词。

B.“则黥为卒”中的“

C.“众请戮偏裨以塞责”中的“偏裨”指偏将,裨将,是将佐的通称。古代佐助大将的将领称偏裨,亦称副将。

D.“赠银青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赠谥等。

解析 本题中,“拜”和“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无提升之意。

答案 A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永在小学进修学业,考试常常取得第一名,祖父告诫他要谦逊,他从此不再参加此类考试,直到祖父去世,服丧完毕,更换了考试名衔,考中进士。

B.孙永被加任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州,他反对王韶提出的攻取熙河的计策,后来因为新修的刘家堡失守被降为天章阁待制、知和州。

C.孙永不赞同黥面等肉刑,他认为刻坏人的肌肤,只会对仁政有很深的损害,汉文帝在位时都不忍心这样做,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D.孙永对朝政大事常持论公平,颇受神

解析 做这类题一定要整体阅读原文,根据具体语境分析文章中心和观点态度。认真审视题干,抓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明确要求,仔细比对,综合分析,从而找出正确答案。“神宗到枢密院虚席等待”理解错误。

答案 D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敌必争之地,军孤援绝,兵法所谓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强盗罪死,犯者犹众,况配隶邪?使人畏法而不革心,虽在府吏,臣亦不敢必其无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句关键词:“居”,处在;“尤”,归罪;判断句。(2)句关键词:“犹”,仍然;“革”,革除,改变;“虽”,即使。

答案 (1)处在敌人必争之地,军队孤立无援,这是兵法上所说的不能够防守的情形。归罪于别人来免除自己的责任,对我来说能

(2)虽然有强盗罪刑的人要判死刑,但仍然还有很多人愿意当强盗,何况发配为奴隶呢?要使人畏惧法令却不革除私心,即使是府吏,也不敢保证他们以后不再犯法。

【参考译文】

孙永,字曼叔,世世代代都是赵地人,迁到长社居住。十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成为孤儿。祖父孙冲任给事中,孙永被列为儿子这一辈分,受荫庇任将作监主簿,在小学修习课业时,考试常常取得第一名。他的祖父孙冲告诫他说:“洛阳是个英才荟萃的地方,你年龄小,不应经常在他人之上。”从此他不再参加考试。祖父孙冲去世

后来,孙永被加任龙图阁直学士,出任秦州知州。王韶凭平民的身份进入他的幕府,提出了攻取熙河的计策,孙永当面反驳他说:“如今边疆刚刚安静,无缘无故去骚扰,恐怕会生出难以预料的事端。”恰好刚修筑的刘家堡失守,众人请求杀了偏将来推卸责任。孙永说:“处在敌人必争之地,军队孤立无援,这是兵法上所说的不能够防守的情形。归罪于别人来免除自己的责任,对我来说能心安吗?”孙永最终因这件事被降为天章阁待制、和州知府。

当时仓法(关于管理粮仓的法令)很严厉周密,管粮仓的小官贪污一点钱就被黥刑贬为士兵,府吏也是如此。神宗问到:“这法规制定下去之后,官吏们还有人敢做违法的事吗?”孙永回答说:“虽然有强盗罪刑的人要判死刑,但仍然还有很多人愿意当强盗,何况发配为奴隶呢?要使人畏惧法令却不革除私心,即使是府吏,也不敢保证他们以后不再犯法。”朝廷又商议要使用肉刑,把这事交给孙永办理。孙永上奏说:“刻坏人的肌肤,这是深深损害仁政,汉文帝都不忍心这样做,难道陛下您忍心这样做吗?”神宗说:“事情本来就还没有决定,只想等你来才决定。”最终没有实行。

入朝任判将作,进升端明殿学士。生病不能上朝,神宗派最好的医生前去调治,又六次下令身边侍从去问安,甚至空着枢密吏官位来等他。孙永更力争辞去官职,但皇帝还是提拔他担任崇福宫。过了一年,起任陈州知府,后调任颍昌知府。建造永裕陵时,许、汝两地应当运送几十万斛粮食到陵下,征调数万百姓耕牛,因为孙永请求而被免去。元祐元年,迁任吏部官员,由于又适逢生病,改任资政殿学士兼任侍读,后来又被提拔任中太一宫,还没任职就死了,享年六十八岁。被追赠为青光禄大夫,赐给金帛二千,谥号为康简。

孙永外表温和内心刚劲,常公平议论朝政大事,不弄虚作假,一些事有的违背常理,即使用权势来威逼他,他也不会屈从。在做人做事中不曾把骄横、高傲表现在脸色和言辞上,与人交往中,终身都没有与人结怨。范存仁、苏颂都称赞他有治国之才。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畅师文,字纯甫,南阳人。师文幼警悟,家贫无书,手录口诵,过目辄不忘。弱冠,谒许衡,与衡门人姚燧、高凝皆相友善。陈时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

拜监察御史,纠劾不避权贵,上所纂《农桑辑要》书。迁陕西汉中道巡行劝农副使,置义仓,教民种艺法。就佥本道肃政廉访司事,黜奸举才,咸服其公。徙山南道。松滋、枝江有水患,岁发民防水,往返数百里,苦于供给,师文以江水安流,悉罢其役。驸马亦都护家人怙势不法,师文出为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决滞狱,不少阿徇。顷之,以疾家居。擢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副使,又以疾不赴。

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遂为丰年。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职田米积之盈屋,曰:“我家几人,能尽食此乎!”呼贫士及细民,恣其取去。廉访分司官前后至者,必先谒师文,称为先生。师文在任未久,境内晏然。

奉旨撰《公,谥文肃。

(选自《元史·畅师文传》,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B.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

C.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D.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解析 原文标点为“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

答案 C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魄还未强壮,所以称作弱冠。

B.“道”文中指古代行政区划名,在汉朝才开始出现,后各朝代“道”的管辖范围不尽相同。

C.“义仓”旧时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

D.“公”文中指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伯、侯、子、男。

解析 应为“公、侯、伯、子、男”。

答 D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畅师文喜欢读书,才干受人赏识。他家穷没有书,就手抄口读,他从江南回朝时,船中只带书籍;他因才干被丞相安童征召为右三部令史。

B.畅师文一心为公,不贪私利。他任东川行枢密院都事时,全力谋划;他不接受同僚分给的银子,将这些银子用来修庙学、驿站和制作公用酒器。

C.师文体恤百姓,有政绩。他教百姓耕种之法;他在山南道时,免除了百姓的防水劳役;他在多地任职时展现了突出的治理能力。

D.畅师

解析 “公家多余的粮食”错,“职田米”应是畅师文的俸禄,属于私人的粮食。

答案 D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为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决滞狱,不少阿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出朝廷任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处理积压的案件,没有一点偏袒徇私。

(2)当涂人因杀牛祈雨被判罪,被关押的有六十多人,畅师文同情并释放了他们。

【参考译文】

畅师文,字纯甫,是南阳人。畅师文自幼机警聪明,家庭贫困没有书,手抄口读,看过就不忘。刚二十岁,拜见许衡,与许衡的学生姚燧、高凝都亲善友好。上书陈述当时政事十六件,丞相安童对他的才干感到很惊奇,征召为右三部令史。丞相伯颜选畅师文为其幕僚,跟随伯颜平定江

授任监察御史,纠察弹劾不回避权贵,呈上他所编纂的《农桑辑要》一书。调任陕西汉中道巡行劝农副使,他设义仓,教百姓耕种之法。就任本道肃政廉访司佥事,他罢黜奸邪官吏,举荐人才,大家都佩服他公正。改任山南道。松滋、枝江有水患,政府每年要征调民夫防水,往返几百里,供给困难,畅师文认为这一段江水流速并不湍急,全部免除防水劳役。驸马亦都护的家人依仗权势犯法,畅师文处治其中极恶劣的,将他们流放。改任山东道,不久回京任国子司业。出朝廷任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处理积压的案件,没有一点偏袒徇私。不久,因病居家休养。升任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副使,又因病不能赴任。

(畅师文)修纂《成宗实录》,赐钱一百锭,不肯领受。当时诏令起草多出自他手。任太平路总管。当时大旱,畅师文捐出自己的俸禄举行祈祷仪式,没几天,天下及时雨,这年终于成了丰收年。当涂人因杀牛祈雨被判罪,被关押的有六十多人,畅师文同情并释放了他们。他家禄米田收的粮食堆满屋子,他说:“我家几口人,能把这些全吃完吗!”招呼贫穷的士人和百姓来,任他们把粮食拿走。廉访分司前后来的官员,必定先拜见畅师文,称他为先生。畅师文在任不久,境内安然无事。

奉命撰写《王勃成道记序》等文章,赐给银子二铤,不肯领受。主持河南乡试回来,临时住在襄县,在驿站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追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魏郡公,谥号文肃。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