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湖南高考 >> 湖南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测试:《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测试:《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4-12-12  【

  7.(2014广州模拟)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依据应是(  )

  A.北洋海军的参战

  B.战争由朝鲜引发

  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解析:A 这里的“形式近代化”是中日两国宣战,这里的“内容近代化”是指战争武器以近代武器为主,海军参战等。A项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引进西方的军事技术创办海军之措施,与近代战争特征符合;B、C两项与题意无关;D项属于甲午战争的结果,与材料中“形式和内容”不符。

  8.“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攫取上述特权时还要求清政府(  )

  A.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

  B.赔偿日本白银4.5亿两

  C.割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D.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

  解析:C 根据材料信息判断为《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相关内容,故C项正确。A、B、D三项是《辛丑条约》的规定。

  9.对近代某位历史人物,著名作家高阳有诗评曰:“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其评论的是(  )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张之洞 D.袁世凯

  解析:A 从诗评中“出曾门”可知此人是曾国藩的徒弟,从“马关喋血卖国契”可知此人签订了《马关条约》,从“辛丑叠恨终呕命”可知此人死于1901年,由此判断此人是李鸿章。故选A项。

  10.(2014杭州模拟)孙中山说:“中国人的脾气,被帝国主义者认识清楚了些。知道一味的强硬手段,还不济事;必须用些柔和方法,才能将爱和平讲礼貌的中国人压服得住。”孙中山这一认识基于(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解析:C 材料中帝国主义者认识到“强硬不济事,要用柔和方法压服中国人”,这是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重大变化,从瓜分中国变成了“以华制华”,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义和团运动使帝国主义者认识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和民族意识。

  11.(2013大连模拟)《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这反映了义和团(  )

  A.滥杀无辜百姓 B.盲目排斥洋货

  C.极端排外情结 D.维护传统社会

  解析:C 从材料信息看,义和团运动时期,凡是和洋人有关的一切事物,如铅笔、洋纸、火柴等,都遭到仇视,体现了义和团运动的极端排外情结,故选C项。“洋货”仅仅是“外”的一部分,B项不准确。A、D两项与材料主题不符。

  12.(2014潍坊模拟)“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D 从材料信息看,“转折点”发生在西太后时期,“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说明该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丧失了抵抗意识,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辛丑条约》。

123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