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湖北高考 >> 湖北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6届湖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规范训练:单元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2016届湖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规范训练:单元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中华考试网  2015-11-09  【

  1.(浙江省东阳南马高中201届高三期中,34)二十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适意的……” 这表明戴高乐意识到(  )

  A.必须消除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

  B.必须启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C.必须确立法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

  D.必须抗衡美国,提高欧洲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二战后西欧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受到来自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威胁。尤其是美国利用马歇尔计划和北约控制欧洲,使戴高乐意识到联合抗衡美国的重要性,B项1951年已开始。A、C两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D

  2.(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201届高三联考,19)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针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  )

  A.矿业资源互补    B.人力资源共享

  C.科学技术交流 D.消除贸易壁垒

  解析:题干的时代背景是二战后,根据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舒曼强调“在物质上不再可能”。B、C、D与题意不相符,A项正确。

  答案:A

  3.(2013年四川高考)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

  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 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 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对《反殖民主义宣言》投了弃权票,说明这些国家不愿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并已感受到非殖民化的趋势,①②正确;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目标,③错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一体化,其目的之一是摆脱美苏超级大国的控制,④错误。故答案选择B项。

  答案:B

  4.(河南省焦作市201届高三检测,34)1950年6月,日本丰田汽车的产量总共只有300辆,几乎到了关门歇业的边缘。但到了10月份,他们突然接到了超过5000辆的卡车订单,使得公司起死回生。出现这一情况的直接原因是(  )

  A.日本战后的民主改革

  B.朝鲜战争爆发和中国抗美援朝

  C.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D.美国单独同日本媾和,日美结盟

  解析:结合时间以及“直接原因”可以判断是B项。A项是在二战后,不能说明6月到10月的变化;C项是20世纪40年代,材料反映的是美国采取扶植日本的措施,大批军事订货刺激日本经济的发展。

  答案:B

  5.(2014·重庆卷)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  )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从材料“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很容易分析得出日本主张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争取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故选C。A项不是材料的中心内容;B项本身说法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6.(2013海南)一般认为,1952年法国学者在分析当时世界格局时,提出“第三世界”一词。这里的“第三世界”是指(  )

  A.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国家

  B.两个超级大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之外的国家

  C.既不属于“北约”也不属于“华约”的国家

  D.尚未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地区国家

  答案:A

  7.?

  A.不结盟运动是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不结盟运动兴起后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解析: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摆脱美苏的控制,并非为对抗美苏,A项错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到当代,多极化仅仅是一种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B项错误;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故应排除D项。本题选C。?

  答案:C

  8.(2013年浙江高考)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  )

  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

  C.两次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

  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解析:本题以历史阶段特征的研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描述和阐释及归纳能力。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是发生在1898年的美西战争,含帝国主义战争的A、B两项排除;“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在20世纪以前和新世纪以来也有突出现象,故排除含有此概括的A、D两项。两次世界大战皆发生在20世纪,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长期并存与竞争,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也是20世纪社会主义阵营成员国的突出特征。冷战和走向多极化是二战后以来的世界发展的突出特征;革命和改革,和平与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后及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的特征,故选C。

  答案:C

  9.(2015·烟台联考)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美国同盟为基础的“多边自主外交”;加强美日关系,同时在中国和苏联之间采取“等距外交”;以美日合作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由此,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日本迈向政治大国进程中的灵活性

  B.美日关系仍是日本外交的核心重点

  C.日本渴望以独立身份展开自主外交

  D.美国逐渐放松了对日本的外交制约

  解析:选D。20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实力的上升,日本希望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从材料信息看,日本在巩固美日关系的同时,加强了与苏联、中国的“等距外交”,这说明其外交政策的灵活性,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信息相符。从材料信息看,日本不希望完全依赖美国,渴望以独立身份展开自主外交,故C项正确。D项与史实不符,且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故D项符合题意。:10.(济南一中201届高三冲刺仿真,16)1999年,威廉·C·沃尔弗斯发表《稳定的单极世界》一文,他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是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这反映出(  )

  ①苏联解体是导致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的重要因素 ②这一认识危及当今世界和平发展 ③世界必将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④单边主义受到多极结构的制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较容易,由标题《稳定的单极世界》及沃尔弗斯的观点“冷战后的世界是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即可以排除③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①正确;美国企图建立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危及了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②正确;③④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11.2014年7月28日,新疆分裂分子在莎车县制造袭击政府机关,砍伤数十名无辜群众的暴力恐怖事件,而此前世界许多地区也经常发生类似暴恐事件,这表明(  )

  A.和平与发展已经不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B.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主要根源

  C.因恐怖主义的泛滥,国际战争威胁已经不存在

  D.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因素之一

  解析:选D。本题以当今国际形势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当今国际关系的认识。A项观点错误,和平与发展至今依然是世界主题;B项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源;C项国际战争威胁依然存在。D项表述完全正确。:12.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一般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

  C.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

  D.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

  解析:本题属于否定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作答。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区域组织大量涌现与国际政治格局变迁有关。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为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前沿,为了维护地区安全,抗衡美苏的扩张,西欧国家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大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先后摆脱殖民统治,非殖民化运动蓬勃发展,新兴独立国家迅速增多,开始寻求独立自主的道路。为了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维护国家利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广大亚非拉国家加强本区域内的联合,建立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故B、C两项正确。区域组织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有关,故A项也正确。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答案是D项。

  答案:D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