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湖北高考 >> 湖北高考化学模拟题 >> 2015年湖北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同步训练20

2015年湖北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同步训练20_第3页

中华考试网  2015-03-30  【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N≡N键键能大是N2不活泼的原因,但N2的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很弱,故其熔沸点很低。氮原子半径小、得电子能力强,非金属性比磷强(这可以从NH3比PH3稳定、HNO3是强酸而H3PO4是中强酸来说明)。不能依据含氧酸的稳定性来比较酸性强弱和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2.【解析】选A。反应过程①+②得O22O,③O+O2O3,NO2起催化剂作用,反应过程中NO2作氧化剂,A项正确,B、C项错误;O3与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相同,不是同分异构体,属于同素异形体,D项错误。

  3.【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明确以下两点:

  (1)NO2与水反应的原理。

  (2)HNO3的强氧化性。

  【解析】选D。A项,通入NO2,溶液显酸性,生成H2SiO3沉淀,A项不符合题意;B项,Al3+水解显酸性,S2-水解显碱性,二者不能共存,B项不符合题意;C项,氨水与Ag+不能共存,C项不符合题意;D项,通入NO2,溶液中含有强氧化性的硝酸,Fe2+被氧化,且无沉淀生成,D项符合题意。

  4.【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3点:

  (1)气体的颜色: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氧气与NO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

  (2)气体的溶解性:氮气不溶于水。

  (3)气体的反应:4NO2+O2+2H2O====4HNO3。

  【解析】选B。此题可以使用排除法。原气体为无色,排除A、C,因为A、C中的NO2是红棕色气体。最终几乎无气体剩余,原气体不可能含有N2,排除D。B正确,其中NH3被足量的浓硫酸吸收,余下NO、CO2通过足量的Na2O2时,CO2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氧气与NO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氧气过量,再通入到水中时4NO2+O2+2H2O====4HNO3,得到硝酸溶液,最终几乎无气体剩余。

  5.【解析】选C。NaHCO3不能做化肥,A不正确;Na2CO3受热不分解,B不正确;NaCl不水解,D不正确。

  6.【解析】选B。根据喷泉实验的原理,要发生喷泉现象,必须使烧瓶中压强迅速下降,导致外界压强大于烧瓶中的压强,从而使烧杯(锥形瓶)中的液体进入烧瓶中产生喷泉现象,①中的Cl2易溶于CCl4,③中的NH3易溶于水,所以可以使烧瓶中压强迅速下降,产生喷泉现象,④中HCl和浓氨水反应(首先是浓硫酸注入水中放热使浓氨水放出氨气),同样也会导致烧瓶中压强减小,而②中H2不溶于NaOH溶液,也不与NaOH反应,所以不能发生喷泉现象。

  7.【解析】选D。D项中检验N时,加入NaOH溶液,加热,能产生NH3,NH3可使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因为氨气遇水能生成显碱性的NH3·H2O。故D不正确。

  8.【解析】选B。混合液中含HNO30.04 mol、H2SO40.01 mol,该混合溶液中n(H+)=

  0.06 mol,n(N)=0.04 mol,1.92 g Cu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2N+8H+====3Cu2++2NO↑+4H2O可知H+不足量,故生成Cu2+的物质的量为×0.06 mol=0.022 5 mol,则c(Cu2+)==0.225 mol·L-1。

  9.【解析】选D。NO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A项错;盛装消石灰和氯化铵的试管的管口应该向下倾斜,B项错;为防止加入液体时带入空气,制备Fe(OH)2时,需要将盛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插入氯化亚铁溶液中,C项错。

  10.【解析】选C。由60 mL 5 mol·L-1NaOH溶液使Cu2+恰好完全沉淀可知参加反应的铜为0.15 mol,此过程转移的电子为0.3 mol,由得失电子守恒可得消耗O2:V(O2)=×22.4=1.68(L),由元素守恒可得生成Cu(NO3)20.15 mol,

  n(NO2)+n(NO)==0.2 mol,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5 mol;设生成NO的物质的量为x,NO2的物质的量为y,由元素守恒和电子守恒列方程:

  解得x=0.05 mol,y=0.15 mol。

1234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