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河南高考 >> 河南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6届河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练习:中国戊戌变法

2016届河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选练习:中国戊戌变法_第3页

中华考试网  2015-11-29  【

  参考答案

  1.

  【解析】

  2.

  【解析】

  3.C

  【解析】日本明治维新是中下级武士领导的,在日本明治维新前,日本资产阶级并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4.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并未体现中华民族的严重危机,排除A;材料明显是在批判维新派的改良和革命派的革命,排除B;材料并没有夸赞革命派的成功,而是强调其失败的结果,排除C;材料说明的是无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都没有完成资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故本题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

  5.D

  【解析】略

  6.

  【解析】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 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对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相关认识。题干材料的核心,即在肯定“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政治纲领本身的革命性”。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D两项的表述,题干材料内容无从涉及,排除;B项表述本身不符合史实,而且与题意无关,排除。进一步判断可知,A项准确,符合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康有为的民主政治纲领

  8.D

  【解析】本题考查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因此D项是错误的。

  9.A

  【解析】戊戌变法开始和失败的标志是《定国是诏》的颁布和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10.B

  【解析】

  试题分析:“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体现了君主立宪的主张。A不对,太平天国是农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但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C不对,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反对君主制;D不对,新文化运动也主张民主共和。只有B符合,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维新变法。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点评:用表格法识记。

  派别 主张 作用 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 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御敌强国 开阔国人视野,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道路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地主阶级洋务派 在保存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利用西方科技自强求富 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资产阶级维新派 改革封建专制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变法图存 突破洋务派主张,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但是改良道路行不通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 革命推翻清政府和封建专制,实行民主共和 推翻清政府和封建君主专制,但仍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前期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 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思想解放

  11.D

  【解析】略

  12.

  【解析】保国会成立后,其宗旨是“保国、保种、保教”,这一宗旨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推动维新变法运动走向高潮,

  13.

  【解析】

  14.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康有为把孔子打扮成主张改革的先师,其目的在于通过托古改制的手法来推行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改革,而不是要求人们重新认识孔子,所以①表述错误,②③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考点:戊戌变法

  点评:维新变法运动一直是高考中的常频考点和重难点,对其的考查角度较多,形式多样。就考查角度而言大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戊戌变法运动的时代背景②中日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运动的关系③戊戌变法运动的具体内容④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和方式⑤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⑥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⑦戊戌变法运动的局限性。就本题而言,考查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方式,这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手法如出一辙。

  1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康有为的思想。材料中康有为奏折的本质意图是把变衣冠作为学习现代文明,革除社会陋习的一项重要内容。A项说法错误,康有为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D项错误,材料中未论及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C项不符合本质意图的说法,所以答案选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

  16.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信息可以看出,维新变法的一些政策在某些地方得到落实,推动了该地引入进口机器生产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戊戌变法发展经济的政策得到广泛落实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戊戌变法·维新变法

  17.D

  【解析】略

  18.

  【解析】

1234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