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贵州高考 >> 贵州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5贵州高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3

2015贵州高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3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5-05-25  【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满足了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

  材料二 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其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

  材料三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的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并再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不能引用材料中的史实)。

  (2)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

  (3)科技在西欧和中国的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第(1)问,注意材料对万里长城、大运河、四大发明的认识可得出文明的特征。第(2)问,结合材料加以概括,“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第(3)问,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回答。

  答案 (1)特征:一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这些成就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例子:印刷术和造纸术可以促进文化新发展也可以用来大搞迷信活动;儒家思想核心是“仁”、“礼”,可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社会,也可以被统治者改造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

  (2)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和完备的封建制度;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

  (3)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6分)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信息可知统治阶级喜欢“赋”,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联系汉代大一统的社会现实回答“特征”。第(2)问,回忆宋代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等知识回答。第(3)问,从材料信息可知,明清小说受到不同阶层人士的欢迎,“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说明其影响力之大,据此回答“特点”。联系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特征回答“因素”。第(4)问,比较三则材料可知文学已经下移。从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角度回答“认识”。

  答案 (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特征:大一统。

  (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

  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

  (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

  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