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贵州高考 >> 贵州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5贵州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13

2015贵州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13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5-05-14  【

  二、非选择题

  13.宋代在传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韵的宋代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里之秀民、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于学”。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如夔州(四川奉节),从前“此邦之人尚不识书”,到庆历年间,“人渐知读书”。两广地区学校相继建立。

  北宋时,三河(河北今县)“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南宋时,海州睢佑卿“父祖以农桑为业”,他“独亲于学。作文赋诗,为乡里称道”。北宋时,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他“教子任钧读书,钧少而警拔,于经学颖悟有得”。南宋时,鄂州富商武邦宁“交易豪盛,为一郡之甲”,他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

  ——《宋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材料三 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

  臣(北宋国子祭酒邢昺)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隋唐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通典》卷一四)……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

  ——《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

  材料五 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五的观点。

  答案 (1)特点:文化普及程度较高;从先进地区推广到落后地区;从士阶层推广到农工商各阶层。

  (2)原因: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对文化的需求增强;印刷技术的进步,书籍增多,便宜易得;宋代教育的发展(书院教育);宋代科举取士条件放宽;家庭重视文化教育。

  (3)宋词繁荣,话本出现,画学兴起,风俗画流行;理学兴盛对后世影响深远;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科技发明形成并外传。

  14.山东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教育的发展历程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中记载了许多的孔子教育言论,“有教无类”,“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当仁不让于师”。

  材料二

  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是我国第一所省立大学堂,于1901年在济南泺源书院创办。《山东大学堂章程》规定:“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要通解经史,文理明顺。”第一批招收学生300人,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如图为“山东大学堂西学教习合影”)。课程设置除经史子集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等20多门。学堂在建校14年中,共培养毕业生770人,选送欧美和日本留学有59人。

  ——王怀兴主编《山东历史》

  材料三 下表反映了1949年和1998年山东教育的相关信息

  学校数(单位:所) 在校学生数(单位:万人) 小学 中学 高等学校 小学 中学 高等学校 1949年 27476 66 41 193 3.89 1.77 1998年 34480 4635 303(含两所

  民办高校) 951 571.5 51.4 ——王怀兴主编《山东历史》

  (1)材料一中的言论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教育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东大学堂体现了怎样的办学特色?大学堂的创办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3)据表格中的数据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教育的主要变化。分析产生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

  答案 (1)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把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奋学习;独立思考。

  (2)特色:注重聘请西方教师,把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先进技术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意义: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培养了近代人才;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力;推动了教育近代化,对中国近代大学的创办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变化:学校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量都有大幅度的增长,民办高校出现,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不断提高。

  推动因素:改革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对教育的投入;“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逐条提炼即可。第(2)题的“特色”要从材料中分析概括得出,“意义”要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概括。第(3)题的“变化”要根据表格进行归纳,“因素”要从经济、政策等方面入手来分析。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