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广西高考 >> 广西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7年广西高考历史综合提升测试(十)

2017年广西高考历史综合提升测试(十)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6-12-09  【

9.(2016昆明摸底)史载:“(16世纪末)每岁浙、直、湖、湘客人腰缠过梅岭者数十万,皆置货铁而北。近年惠、潮(今广东惠州、潮州)铁罄,告开龙门铁山,迄未准行,客商艰于得铁,多怀空银回家。”材料反映当时(  )

A.商业通讯渠道不畅 B.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

C.长途贩运盛极而衰 D.海禁政策阻碍商品流通

解析:A 材料反映出由于广东作为铁的生产地区无法供货,客商却不知情,依然从全国各地来此,导致空费往返巨资,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雇佣关系,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故B项错误;C项与题干材料意思不符,排除;海禁政策禁止人民与海外贸易,并未涉及国内贸易,故D项错误。

10.(2016贵阳模拟)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到:“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气候是各种各样,因此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所以单单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的制造业,并且允许很可观的分工程度。……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那么更广大的国外贸易,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100多年后严复折服于这些关于中国的论述,是因为亚当·斯密(  )

A.指出当时中国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B.建议西方列强尽快打开中国市场

C.羡慕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条件优越

D.盛赞康乾时期中国经济的高度繁荣

解析:A 亚当·斯密“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他各地的国外市场……必能……”一句,指出中国工商业单靠国内市场是不够的,海外市场由于海禁政策而受到阻碍,故A项正确;亚当·斯密并未建议列强打开中国市场,而是建议中国开拓国外市场,故B项错误;材料指出中国工商业发展的优点的同时,也指出其不足,并没有“羡慕”“盛赞”之意,故C、D两项错误。

11.(2015郑州二模)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

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A.经营更趋市场化 B.减少犁耕依赖

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

解析:D 材料只是讲到农村家庭投资在哪些项目上,没有讲是否和市场有联系,并且“更趋”应该是和之前相比,但题目没有对照物,故A项错误;明末农村依然是铁犁牛耕,并未减少对犁的依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出“专业化”,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农村家庭主要投资在播种、灌溉、肥料等多个环节,高投入追求高产出,是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2.(2015抚顺模拟)“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在历史学习中经常运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曾指出:“在两宋统治的三百年中,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的最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历史教授杨渭生先生也认为:“两宋近三百二十年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在世界古代史上亦占领先地位。”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也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材料二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曾说:“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认定:“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宋朝的文明深深的影响了世界。

请运用“史实”“史论”“史识”三个要素对“宋代时的中国”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2分)

(要求:依据材料所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答出“史实”“史论”“史识”三部分,结合材料,紧扣主题)

解析:本题要求按照史实、史论、史识三个要素进行解答,这里的难度在于理解史实、史论、史识的含义。史实比较好理解,史论是指历史结论,史识则是指升华到价值观的认识。两则材料都充分肯定宋代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这就决定了答案的内容,必须选择宋代的“成就”,而不是问题或者局限。

答案:史实:在工业化上,制瓷业发展,出现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五大名窑;纺织业发展,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在商业化上,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货币化上,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在城市化上,出现了汴京等商业大都会。(6分)

史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或中国(宋朝)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等。(3分)

史识:根据宋代发展的状况我们可以说宋代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区,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对于欧洲发展和世界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3分)

13.(2016大同月考)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代中国取得了农耕文明的辉煌。随着时代的进步,固守本源,造成中国经济落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文明转型。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被誉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中国的“停滞性”问题:“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劳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处于停滞状态了。”

请回答:

(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7分)

(3)试以明清时期的史实论证亚当·斯密关于中国经济“停滞性”这一观点的合理性。(6分)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的“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分别从经济方面、政治方面和思想方面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结合教材中关于宋朝市的变化和城市的发展,可以得出指的是商品经济;第二小问结合宋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如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经济繁荣,“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城郊和乡村间允许置市贸易,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港口走向繁荣等作答。第(3)问,结合明清时期经济上出现了新的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君主专制加强,对内经济上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外推行“海禁”政策,然后阐述重农抑商、“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

答案:(1)方面:实现了从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完成了从分封制向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的转变,郡县制成为我国古代的基本地方行政制度;儒道法思想孕育着道德、哲学、变革思想,形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准。(12分)

(2)经济:指商品经济。(3分)

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经济繁荣,“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城郊和乡村间允许置市贸易;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港口走向繁荣。(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4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但总分不得超过4分)

(3)论证:明清时期虽然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这种新的经济因素只在局部发达的一些生产部门存在;明清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外实行“海禁”,轻视技术等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经济没有突破原有经济模式陷于停滞状态。(6分)

12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