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广东高考 >> 广东高考生物模拟题 >> 2016广东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细胞增殖

2016广东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细胞增殖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5-11-17  【

  1. [2015·芜湖模拟]如图是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乙→甲时期

  B. 秋水仙素发挥作用的时期是甲→乙时期

  C. 乙→甲时期,细胞中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活动旺盛

  D. 甲→乙时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析:从图示看出,乙→甲为间期,甲→乙为分裂期,则DNA数目加倍发生于乙→甲,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甲→乙时期;秋水仙素发挥作用的时期是甲→乙时期;乙→甲时期,细胞中核糖体、线粒体活动旺盛,而高尔基体活动旺盛发生在甲→乙时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答案:B

  2. [2015·苏北四市模拟]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三位实验人员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操作步骤(“+”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如下表所示:

  实验人员 操作 取材 解离 漂洗 染色 压片 甲 根尖1~3 mm处 - + + + 乙 根尖1~3 mm处 + - + + 丙 根尖5~7 mm处 + + + + 则甲、乙、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

  A. 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B. 细胞分散但看不到染色体、染色体着色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C. 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

  D. 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解析: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甲未解离,细胞相互重叠;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乙未漂洗,影响染色效果,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根尖5~7 mm处为伸长区,伸长区已失去分裂能力,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观察不到染色体。

  答案:C

  3. [2014·福建泉州质检]雪灵芝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生药材。为研究雪灵芝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含不同浓度雪灵芝提取物的培养液培养人胃癌细胞,一段时间后检测胃癌细胞周期中各期细胞百分比,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雪灵芝提取物

  浓度(mg/mL) 胃癌细胞周期各期细胞百分比(%) G1 S G2+M a 0 49.2 35.6 15.2 b 0.2 49.4 35.0 15.6 c 0.4 49.8 33.4 16.8 d 0.8 54.6 30.5 14.9 注:分裂间期分为G1、S、G2三个阶段,其中S期进行DNA复制;M为分裂期。

  A. 雪灵芝提取物可阻止胃癌细胞从G1期进入S期

  B. 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发现胃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大量减少

  C. 四组实验中c组胃癌细胞分裂期持续时间最长

  D. d组雪灵芝提取物浓度为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最适浓度

  解析:据表可知,随雪灵芝提取物浓度增大,G1期延长,S期缩短,证明雪灵芝提取物可阻止胃癌细胞从G1期进入S期,A正确。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不能发现胃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大量减少,B错。四组实验中不能确定c组胃癌细胞分裂期持续时间最长,C错。没有对照,不能确定d组雪灵芝提取物浓度为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最适浓度,D错。故选A。

  答案:A

  4. [2015·南阳一中月考]下列物质变化示意图中,哪个不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  )

  解析:A图可以表示染色体的变化,只是在分裂后期暂时加倍;B图可以表示DNA的变化,间期复制就实现加倍,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减半;C图DNA是染色体数目的二倍,间期DNA复制加倍,但是染色体的数目没有加倍;D图染色单体是DNA复制后出现的,与DNA的数量是一致的。

  答案:D

  5. [2015·淮北月考]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分裂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分裂间期,DNA复制后含量加倍

  B. 在分裂前期,由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 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含染色单体

  D. 在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加倍,不含染色单体

  解析:动植物细胞在分裂间期都要进行DNA的复制,DNA复制后含量加倍,A正确;在分裂前期,植物细胞是从细胞的两极发出许多纺锤丝形成纺锤体;而动物细胞是在两组中心粒周围发出无数条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错;在分裂中期,动植物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含染色单体,C正确;在分裂后期,动植物细胞的每一个着丝点都分裂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加倍,不含染色单体,D正确。

  答案:B

  6. [2015·潍坊模拟]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可用苏丹红代替龙胆紫染液为染色体染色

  B. 观察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核内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C. 该实验的操作过程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D. 质量分数为15%盐酸和质量分数为95%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解析: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的染液为醋酸洋红液或龙胆紫染液;分裂中期,核膜、核仁已经消失,视野中观察不到细胞核;质量分数为15%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酒精混合液主要起解离作用。

  答案:C

  7. [2015·安庆模拟]HIV(艾滋病病毒)感染T细胞可使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蛋白质CDK1失活,并使cyclinB积聚。CDK1是细胞由DNA复制后进入分裂期的主要酶,cyclinB的降解则是进入分裂期的必要条件,因而HIV的感染造成T细胞核DNA变化停滞于图示哪一阶段(  )

  A. Ⅰ阶段 B. Ⅱ阶段

  C. Ⅲ阶段 D. Ⅳ阶段

  解析:HIV使CDK1失活,并使cyclinB积聚,从而使DNA复制后不能进入分裂期,即HIV的感染使T细胞核DNA变化停滞于Ⅲ阶段。

  答案:C

  8. [2015·阜阳模拟]下面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DNA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下列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B. 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 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核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加倍

  D. ②→③表示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核DNA分子也随之平均分配

  解析:图①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染色体已完成了复制,只是着丝点未分开,A错;③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建,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无细胞板出现,B错;①→②表示由中期进入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再增加,C错;②→③表示由后期进入末期,染色体与核DNA分子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D正确。

  答案:D

1234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