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广东高考 >> 广东高考生物模拟题 >> 2016广东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光合作用

2016广东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光合作用_第3页

中华考试网  2015-11-16  【

  5. [2015·广元模拟]下图为在最适温度和光照强度下,测得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随环境中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乙比植物甲对CO2浓度更敏感

  B. 当CO2吸收量为c时,植物甲与植物乙合成有机物的量相等

  C. d点时植物甲细胞内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D. 适当降低光照强度,b点将向右移动

  解析:由图可知,环境中CO2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植物乙的CO2吸收量降低幅度较大,植物甲的CO2吸收量基本保持不变,可见植物乙比植物甲对CO2浓度更敏感。当CO2吸收量为c时,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相等,由于植物甲比植物乙的呼吸速率大,根据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可知,植物甲合成有机物的量比植物乙多。d点时植物甲细胞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细胞呼吸,因此,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根据题意可知,图中曲线是在最适的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因此光照强度减弱,CO2吸收量降低,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降低光照强度后,需要环境中提供较高浓度的CO2才能使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因此b点将右移。

  答案:B

  6. [2014·青岛模拟]用14CO2“饲喂”叶肉细胞,让叶肉细胞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一段时间后,关闭光源,将叶肉细胞置于黑暗环境中,含放射性的三碳化合物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肉细胞利用14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 Oa段叶肉细胞中五碳化合物浓度有所下降

  C. ab段三碳化合物浓度不变的原因是14CO2消耗殆尽

  D. b点后曲线上升是因为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内无[H]和ATP的供应

  解析:叶肉细胞中固定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从题图分析,Oa段三碳化合物的含量持续上升,说明消耗的五碳化合物越来越多,因此五碳化合物的含量有所下降;ab段三碳化合物浓度不变的原因是三碳化合物生成的量与被还原的量基本相等;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等物质,导致三碳化合物还原受阻,其含量上升。

  答案:C

  7. [2014·武汉调研]小麦旗叶是位于麦穗下的第一片叶子,小麦籽粒产量约50%来自旗叶。科学家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了相关研究,在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为小麦旗叶提供14CO2,籽粒中的淀粉都含14C

  B. 为小麦旗叶提供HO,籽粒中的淀粉会含18O

  C. 旗叶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类囊体数目较多

  D. 若去掉一部分籽粒,旗叶叶肉细胞的光合效率会下降

  解析:为小麦旗叶提供14CO2,14C通过CO2→C3→C6H12O6途径,转移到葡萄糖中,进一步转移到淀粉中,但小麦籽粒产量只有50%来自旗叶,故籽粒中的淀粉不可能都含有14C。为小麦旗叶提供HO,18O通过有氧呼吸转移到C18O2中,C18O2再通过光合作用转移到葡萄糖中,因此小麦籽粒中的淀粉会含18O。小麦籽粒产量约50%来自旗叶,说明旗叶的光合作用较强,可能是因为其类囊体数目较多。去掉部分籽粒,使光合作用产物的去路减少,进而可能抑制光合作用。

  答案:A

  8. [2015·宁波质检]图1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的图解,图2表示改变光照后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五碳化合物和三碳化合物在细胞内的变化曲线。根据图回答:

  (1)图1中A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它由________产生,其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ATP形成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14CO2,则14C最终进入的物质是________。

  (3)图2中曲线a表示的化合物是________,在无光照时,其含量迅速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线b表示的化合物是________,在无光照时,其含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H]和ATP,由此可确定A是[H],[H]是由水光解后经一系列过程产生的,其作用主要是用于C3的还原。(2)光反应中,光能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于ATP等化合物中,14CO2的同化途径为14CO2→14C3→(14CH2O)。(3)、(4)题干中已说明曲线a、b表示C3和C5的含量变化,光照停止后,光反应停止,[H]和ATP下降,C3的还原减弱直至停止,而CO2的固定仍将进行,因此C3含量相对升高,C5含量相对下降,即a表示C3,b表示C5。

  答案:(1)[H] 水在光下分解 用于C3的还原

  (2)太阳光能 (CH2O)

  (3)C3 CO2与C5结合形成C3而C3不能被还原

  (4)C5 C5与CO2结合形成C3且C3不能被还原为C5

  9. [2014·合肥四校联考]下图1表示光合作用过程概要的模式图,其中①~④表示化学反应,A~H代表物质。图2表示将某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在保持一定的pH和温度时,给予不同条件时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物质F的名称:________。据图2分析,该绿藻细胞的呼吸速率为________μmol/min。

  (2)在图2中乙处光照开始后,溶解氧浓度稍有增加,但第6 min后不再增加而稳定,原因是光照后容器中________减少,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第6 min后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3)在图2中丙处若添加的是14CO2,发现7 s后有多达12种产物含有放射性,而5 s内的代谢产物中含有放射性的基本只有一种物质,该物质最可能是________(填图1中字母)。若在图2中丁处加入使光反应停止的试剂,则正确表示溶氧变化的曲线是a~g中的____________。

  (4)若在图2中丁处给予一定的条件,使溶解氧的变化如图中的b,预计1 h后,绿藻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________μmol。若绿藻在特定条件下的光合速率为图2中的c,且呼吸速率与图2所示一致,则在该条件下每天光照至少________h绿藻才能正常生长。

  解析:(1)分析图1可知,物质A是水,B是氧气,D是[H],F是ATP。由图2可知,0~4 min内绿藻细胞处于黑暗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速率=10/4=2.5(μmol/min)。(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CO2浓度等,因此可以判断6 min后溶解氧不再增加而稳定的原因是CO2减少,此时氧气的产生和消耗处于平衡状态,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3)14CO2进入细胞内首先经过固定过程形成E(C3),因此最先出现放射性的物质是E。若丁处加入使光反应停止的试剂,则绿藻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根据绿藻的呼吸速率可知,溶氧变化的曲线可用曲线e表示。(4)图2中曲线b说明绿藻细胞的净光合速率为10 μmol/min,则实际光合速率=10+2.5=12.5(μmol/min),因此1 h后。绿藻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12.5×60=750(μmol)。图2中的曲线c说明绿藻细胞的净光合速率为5 μmol/min,实际光合速率为7.5 μmol/min,光合作用1 h产生的氧气量为450 μmol,而呼吸作用一天(24 h)消耗的氧气量为3 600 μmol,因此每天光照至少要8 h绿藻才能正常生长。

  答案:(1)ATP 2.5

  (2)CO2 等于

  (3)E e

  (4)750 8

1234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