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复习辅导 >> 历史辅导 >> 2018年高考历史考点:魏晋南北朝

2018年高考历史考点:魏晋南北朝

中华考试网  2017-12-30  【

  北朝(439-581)东魏—北齐(灭于北周)

  西魏—北周(灭于隋)

  东晋 (317-420)建康—南朝(420-589)(宋齐梁陈—灭于隋)

  隋(581)

  二.阶段特征:封建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三.特征表现

  政治

  ①朝代更替频繁

  ②北方战乱多(西晋八王之乱,在黄河洛阳一带),南方相对稳定。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的典型途径。

  背景: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⑵民族融合;⑶社会矛盾尖锐;⑷柔然强大的威胁。

  内容:⑴均田制(赋税制度:租调制)

  条件:政府能够掌握、支付大批的无主荒地

  内容: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徭役兵役。

  影响:抑制土地兼并。

  ⑵三长制:内容:废除旧的基层统治机构——宗主都护制,改行三长制;

  设里长、邻长、党长,即三长;

  三长直属州郡

  影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⑶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任期考核制

  ⑷迁都洛阳

  意义:⑴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⑵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北方出现了魏晋以来空前繁荣的景象;

  ⑶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

  经济

  农业:

  北方:由于战乱,北方生产遭到破坏,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南方:发展,和北方趋于平衡。

  原因:①中原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促进农业发展(根本)。

  ②南方相对安定,战乱少;

  ③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⑤江南各族人民共同劳动;

  表现:①稻麦兼种水路互补的作物体系初步形成;

  ②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

  ③农业发展带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④南方出现大城市,如建康。

  作用:南北方经济趋于平衡。

  手工业:

  灌钢法(南北朝):表明我国冶铁技术的进步

  白瓷(南北朝)

  商业:

  总体来说不活跃,但南方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

  北方:洛阳(北魏孝文帝改革)

  南方:建康(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文化

  思想:

  A. 儒学出现危机,玄学盛行。

  原因:社会动荡,人们寻找精神寄托,转向求佛求道;儒学本身弊端。

  表现:佛道盛行;儒学弊端。

  B. 佛教和道教的盛行。

  文艺:

  书法:魏晋南北朝,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出现士人群体,特立独行。

  特点:表现个人意境,具有写意性。

  代表: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绘画:魏晋南北朝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特点:注重写意及个性表达。

  代表: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

  文学:骈体文 注重对仗排比,文采华丽。

  科技:

  数学:祖冲之(南朝)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1000年之久。

  农学:贾思勰(北朝)《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农业、畜牧业生产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

  多种经营的宝贵思想。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book.examw.com

  • 中学英语第一实用阅读阅读精选120篇高考
    ¥31.80
  • ¥32.00
  • ¥39.00
  • 品鉴20年最美满分作文(高考卷)
    ¥29.80
  • ¥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