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全国高考生物模拟题 >> 2020年高考生物基础练习及答案(四)

2020年高考生物基础练习及答案(四)

来源:中华考试网  2020-02-02  【

  1.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多次以“骨架”或“支架”表述相关知识。下列有关生物学中“骨架”或“支架”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B.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C. DNA分子以碱基对为基本骨架

  D. 生物有机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答案】C

  【解析】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A正确;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B正确;DNA分子以磷酸和脱氧核糖为基本骨架,C错误;生物有机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D正确。

  2.下列关于细胞化合物和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乳酸菌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6种小分子

  ②线粒体、核糖体、叶绿体这三个结构中都含有RNA

  ③叶绿体和线粒体中[H]被消耗的过程中都会伴随ATP含量的增加

  ④ADP、磷脂、tRNA、核苷酸的组成元素都含有C、H、O、N、P

  ⑤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DNA中的 N存在于碱基中

  A. 2项B. 3项C. 4项D. 5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化合物包括水、无机盐、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其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着,核酸是遗传物质,糖类是能源物质,脂质中的脂肪是储能物质;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又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不同的细胞器结构与功能不同,据此答题。

  【详解】①乳酸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彻底水解后可得到四种碱基、磷酸、脱氧核糖共6种小分子,①正确;

  ②线粒体、叶绿体中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②正确;

  ③.叶绿体中[H]被消耗用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该过程需要消耗ATP,③错误;

  ④ADP、磷脂、tRNA、核苷酸的组成元素都含有C、H、O、N、P,④正确;

  ⑤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DNA中的 N存在于碱基中,⑤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②④。

  故选B。

  3.如图曲线a和b不能用于分别表示

  A. 萌发的植物种子在出土前有机物种类和干重的变化

  B. 动物细胞体积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变化

  C. 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液浓度和细胞吸水能力的变化

  D. 细胞分化程度和全能性高低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吸收水分,鲜重增加;种子萌发前,消耗有机物使得干重减少,出芽后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增加。

  2、细胞物质运输效率与细胞相对表面积成反相关。

  3、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4、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脱分化困难,全能性越低。

  【详解】A、萌发种子在出土前,有机物种类增加,由于细胞呼吸旺盛,消耗的有机物增加,因此干重下降,A正确;

  B、动物细胞相对表面积越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低,二者成反相关,B 正确;

  C、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加,细胞吸水能力也逐渐增加,C错误;

  D、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全能性越低,一般情况下细胞全能性与分化程度呈反相关,D正确。

  故选C。

  4.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是某油料作物细胞中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在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的控制下,可转化为油脂或蛋白质。某科研小组通过RNA干扰的方式获得了产油率更高的品种,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产油率高植株和产蛋白高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B. 图示中过程①与过程②所需要的嘧啶碱基数量一定相同

  C. 该研究通过抑制基因B表达过程中的翻译阶段来提高产油率

  D. 图示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

  【答案】C

  【解析】

  根据图示,可分析出产油率高植株和产蛋白高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_、A_bb,A错误。图示中过程①与过程②分别由基因B中的链1、链2转录,由于链1、链2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其过程所需要的嘧啶碱基数量不一定相同,B错误。当抑制基因B表达后,其形成的RNA会与mRNA形成双链,从而通过抑制翻译过程减少酶b的量,使PEP形成油脂,提高产油率,C正确。图示表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D错误。

  5.人类的丙型血友病和假血管性血友病都属于单基因隐性遗传病。调查发现,人群中假血管性血友病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出现的概率均等,而丙型血友病的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图示为5个上述两种血友病家庭的系谱图,在不存在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控制这两种血友病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 甲、丁和戊可能为丙型血友病遗传的系谱图

  C. 乙图中的父亲一定携带假血管性血友病基因

  D. 若2携带两种血友病基因,则1与2生一正常男孩的概率为3/8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人群中假血管性血友病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出现的概率均等,由此可推知控制假血管性血友病的基因及其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丙型血友病的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由此可推知控制丙型血友病的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为伴X隐性遗传病。

  据图分析可知,甲可能是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表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丙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但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丁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但是不可能表示伴X显性遗传病;戊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显性遗传病。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控制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A正确;

  B、据图分析,甲、丁和戊都可以表示伴X隐性遗传,因此都可能为丙型血友病遗传的系谱图,B正确;

  C、假血管性血友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5个图都可以表示该遗传病,且父亲均可能携带有假血管性血友病的致病基因,C正确;

  D、假设控制假血管性血友病的基因为a,控制丙型血友病的基因为b,若2携带两种血友病基因,则1的基因型是AaXBY,2的基因型是AaXBXb ,因此1与2生一正常男孩(A-XBY )的概率为3/4×1/4=3/16 ,D错误。

  故选D。

  6.下列关于细胞在其生命历程中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改变,这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结果

  B. 细胞癌变时,细胞膜上的甲胎蛋白和糖蛋白含量明显减少

  C. 细胞衰老时,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端粒逐渐延长

  D 细胞凋亡时,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需进行信息交流,基因发生选择性表达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癌变、细胞衰老、细胞凋亡,主要考查对细胞分化的实质、癌细胞的特点、衰老细胞的特点、凋亡的概念等的记忆与理解,可在理解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详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

  B、细胞癌变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明显减少,而甲胎蛋白含量增加,B错误;

  C、细胞衰老时,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端粒逐渐缩小,C错误;

  D、细胞凋亡时,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需进行信息交流,基因发生选择性表达,D正确。

  故选D。

  7.某多年生植物的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B、b分别控制蓝色和白色,但是B基因的表达受到A基因抑制,存在AA时开红花,存在Aa时开粉红花,将纯合红花植株和蓝花植株杂交,F1全是粉红花,F1自交得到的F2中,红花:粉红花:蓝花:白花=4:8:1:1。请回答:

  (1)F1的基因型是_____;F2中红花的基因型有___种,其中纯合子占______。

  (2)分析F2的表现型和比例,某同学提出的假设是基因型为_____的个体致死。请设计一次杂交实验证明该基因型致死的假设是合理的。

  ①实验方案:让F1与______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②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

  (3)若上题假设成立,假设所有植株自交产生后代数量都相等,F2中粉红花自交,后代中白花占_______。

  【答案】 (1). AaBb (2). 3 (3). 1/2 (4). aaBb (5). ①白花植株 (6). 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粉红花:白花=2:1 (7). 1/10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该植物花色中红花的基因型为AA__,粉红花基因型为Aa__,蓝花基因型为aaB_,白花基因型为aabb;将纯合红花植株和蓝花植株杂交,F1全是粉红花,其自交后代出现了四种花色,说明F1粉红花基因型为AaBb,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子二代理论上红花(AA__):粉红花(Aa__):蓝花(aaB_):白花(aabb)=4:8:3:1,而实际上的比例为4:8:1:1,说明蓝花中有2份杂合子aaBb不能成活。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F1粉红花基因型为AaBb;F2中红花的基因型有3种,分别是AABB、AABb、AAbb,其中纯合子占1/2。

  (2)①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致死的基因型应该是aaBb,可以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即让F1与白花植株aabb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②后代理论上AaBb:Aabb:aaBb:aabb=1:1:1:1,若该基因型确实不能成活,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粉红花:白花=2:1。

  (3)若上题假设成立,假设所有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数量都相等,F2中粉红花(1/4AaBB、1/2AaBb、1/4Aabb)自交,后代中白花占(1/2×1/16+1/4×1/4)÷(1-1/2×2/16)=1/10。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实质,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写出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可能基因型,再根据子二代的表现型判断子一代和亲本的基因型,并能够根据子二代特殊的性状分离比判断不能成活的基因型种类。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35%~40%的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可作为防腐剂,其防腐的原理是使蛋白质变性。自然界中有能分解甲醛的细菌。下图为分离和纯化分解甲醛细菌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②过程的目的是________,从功能上分,③属于_____培养基。

  (2)上述实验中,不需要进行灭菌处理的是_________。

  (3)由③→④的接种可选用平板划线法,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的目的是_________。经过⑤过程后,取样测定甲醛浓度,选出________的培养瓶,再分离、培养菌株。

  (4)为研究甲醛初始浓度对菌株降解甲醛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相应实验并得到如图所示结果。由图可知,当降解时间足够,甲醛的初始浓度低于1 200 mg/L时,__________________;当甲醛的初始浓度增高至1 600 mg/L时,48小时后菌株对甲醛的降解能力很弱,甚至失去降解能力,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增加目的菌的数量 (2). 选择 (3). 活性污泥 (4). 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5). 甲醛浓度最低 (6). 菌株能完全降解甲醛 (7). 甲醛浓度过高使菌体蛋白质变性,从而降低了细菌降解甲醛的能力(或甲醛浓度过高会产生毒害作用,降低了细菌降解甲醛的能力)

  【解析】

  【分析】

  据图在分离和纯化分解甲醛的细菌的过程中,通过①过程制取各种菌的悬浊液;②过程用完全培养基培养后,可以获得大量微生物,从而增加目的菌的菌群数量;③中的培养基中的碳源只含有甲醛,只有可以分解甲醛的细菌能够存活,所以通过③过程可以筛选出能分解甲醛的微生物,即培养出以甲醛为唯一碳源的细菌;④过程可以获得单个菌落,获得单个菌落过程中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或者稀释涂布平板法,为避免水滴污染培养基,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培养皿须倒置;经过⑤过程后,取样测定甲醛浓度,选出甲醛浓度最低的培养瓶,再分离、培养菌株。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②过程是用完全培养基培养后,可以获得大量微生物,从而增加目的菌的菌群数量;③过程可以筛选出能分解甲醛的微生物,即培养出以甲醛为唯一碳源的细菌,因此所用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

  (2)分析题图可知,要从活性污泥中筛选目的菌株,所以活性污泥不能进行灭菌。

  (3)平板划线法接种微生物时,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可以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经过⑤过程后,取样测定甲醛浓度,甲醛浓度小说明该瓶中微生物分解甲醛的能力强,选出后再分离、培养菌株。

  (4)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当甲醛的初始浓度小于1200mg/L时,菌株可以完全降解甲醛;当甲醛的初始浓度增高至1600mg/L时,由于甲醛浓度过高,使菌体蛋白质变性,从而降低了细菌降低甲醛的能力甚至杀死降解甲醛的微生物。

  【点睛】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能分解甲醛的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先梳理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技术的相关知识点,然后根据问题涉及的菌体内容分析题图综合进行解答。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白僵菌可感染农业害虫,因而可用来防治农业害虫。由于白僵菌对草丁膦(一种除草剂)敏感,且杀死害虫的能力较弱,科研人员将Bar基因(抗除草剂基因)和毒蛋白基因导入白僵菌进行基因工程改造,流程如图所示:

  (1)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获取的毒蛋白基因,通过_________技术可在体外大量扩增。该扩增过程所需添加的酶是________。

  (2)图中形成重组质粒1时需要的限制酶是________;形成重组质粒2除了需要限制酶XbaⅠ外,还需要_______酶。

  (3)将重组质粒2导入经_______处理成为感受态的白僵菌,一段时间后用含有______的培养基进行筛选,获得含有Bar基因的重组白僵菌。

  (4)科研人员将重组白僵菌喷涂于植物叶片上,再________________,以判断重组白僵菌的杀虫效果。

  【答案】 (1). .PCR; (2). 热稳定DNA聚合酶(或Taq酶) (3). NcoⅠ、BamHⅠ (4). DNA连接 (5). Ca2+ (6). 草丁膦 (7). 用此叶片饲喂害虫,记录单位时间内的害虫死亡的数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中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多种,如果已知全部序列可以采用人工直接合成或PCR合成。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选用的限制酶既能将目的基因切割下来也能将运载体切割,但不能将运载体上的标记基因切割。

  据图分析,图中首先利用NcoI、BamHI两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该过程利用两种限制酶可以防止目的基因和质粒自身连接;再用DNA连接酶形成重组质粒1;然后再利用XbaI 酶分别切割重组质粒1和Bar基因,再构建重组质粒2。

  【详解】(1)毒蛋白基因是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获取的原核基因,可以通过PCR技术进行大量扩增,该过程需要热稳定DNA聚合酶(或Taq酶)的催化。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构建重组质粒1时使用的限制酶是NcoⅠ、BamHⅠ;形成重组质粒2时,目的基因和重组质粒1被限制酶XbaⅠ切割后,还需要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

  (3)白僵菌属于微生物,需要使用钙离子处理获取感受态细胞,才有利于重组质粒2的导入。Bar基因是抗除草剂基因,因此一段时间后用含有草丁膦的培养基进行筛选,获得含有Bar基因的重组白僵菌。

  (4)在个体层次进行鉴定时,将重组白僵菌喷涂于植物叶片上,再用此叶片饲喂害虫,记录单位时间内的害虫死亡的数,以判断重组白僵菌的杀虫效果。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工程的四个基本步骤和基本工具的使用,能够分析题图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明确图中构建了两次重组质粒,用了不同的限制酶。

 高考指导:2020年高考难度大不大?如何备考?

 热点:学历提升报名指导,低分上大学、3+2专本套读进入考试网升学历交流群811430100咨询老师报考

纠错评论责编:liyuxi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