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20年高考语文训练及答案(12)

2020年高考语文训练及答案(12)_第3页

中华考试网  2019-08-26  【

  答案

  一、语言基础(12分)

  1. C(A.mǒ—mò, Bjìng—jìn, Ddào--dǎo)

  2. A (D、留—流,B、恃—峙,C、跚—姗)

  3. D.(A.量入为出——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在家”和“出门”。B.厮打——互相扭打,与前面重复;C.否则——如果不这样;D. 滑天下之大稽——指非常的滑稽可笑。)

  4.B(A.缺宾语,最后加“的问题”;C.“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错,去掉“以上”;D.“归功于……的结果”句式杂糅。)

  二、实用文本阅读(9分)

  5.C(文中原句“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短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把过去无数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表述的是“读书”,而非“书籍”。)

  6.B(此项表述的是文化学术与学问的关系,而非读书与学问的关系。)

  7.D(A.原文说的是“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并不是一生只研究一部经书。B.原文说的是“其中真正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干部甚至于数部”,并不是说必须读的著作只有几部。C.所读之书要选得精,并不代表一定要选择经典作品阅读。)

  三、古文阅读

  8.B(动词,私有,作为个人所有)

  9.D(D.“以”均为介词,凭借;A.“之”,助词,的/代词,这些;B.“其”,第三人称代词,他的/指示代词,那;C.“而”,表并列/表修饰)

  10.B(写艰苦境遇,不是“以强调建寺的曲折艰难”。)

  四、(24分)

  11.以彼之材,由此之道,去至难而就甚易,宜其能也。呜呼!失之此而彼得焉,其有以也夫!(每2处1分,共3分。)

  12.①当时这个时候,慧礼正靠乞讨别人食物来度日,看他的居处空荡荡的样子。(“丐”“卒”各1分,整句意思1分)

  ②然而和尚的寺庙遍布天下,那些他们所谓的有才能的僧人,难道独独只有慧礼吗?(“被”“材”各1分,反问句式1分,整句意思1分)

  参考译文

  我年轻时客居南京,慧礼和尚跟着我在一起。我赴扬州任职后,慧礼也得到了龙兴寺的寺舍,和他的徒弟每天在寺内讲习他师父的佛经。我曾经外出来南京,探视他,见寺内有数十间低矮的房屋,上面破下面有洞,从旁边走出看后院,都长满了荆棘,看不见院墙。慧礼指着后院对我说:“我将要除掉这些荆棘,在这里建造房屋。即使这样,等房子建成了,我不会把它作为我子孙后代的个人所有。一定会找个能继承我衣钵的人,托付给他。愿意记录这件事来传给后人看,使他们不能占为私有。”当时这个时候,慧礼正靠乞讨别人食物来度日,看他的居处空荡荡的样子。我故意取笑他说:“姑且等到建成了,我再写记也不难。”以后四年,慧礼来我这里,说:“以前想要建造的房屋,总共一百二十间,依靠州里蒋氏的帮助,都已经建成。你何不写文章呢?”咦,为何他有这般才能?

  13.(1)【答案示例】描绘出了一幅明丽的画面:汀上蘋花盛开,洁白似雪;苕溪青波涟涟,水色如碧。(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首先需要抓住所给的景物的特点,大体把握其基调,如由“白”与“碧”可知此景为乐景,此情为乐情,然后对意境或图景的特点加以概括,再用简略的语言把意境或图景描绘一下即可。

  (2)【答案示例】对比。(1分)词人将昔日故乡春光的艳丽和今日异乡秋色的萧索进行对比,又以昔日的纵情宴游、意气风发与今日的独倚高楼、落寞消沉进行对比,将怀人的思归之情在节序交替和情事变故中层层演绎出来。(3分) (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作答时,应先点明表达技巧,通过上下片内容来看,此词主要通过春与秋的对比、昔日的欢乐与今日的落寞的对比表达了怀人的思归之情。

  14.(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日月忽其不淹兮 恐美人之迟暮(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4)低眉信手续续弹 轻拢慢捻抹复挑(5)淡烟暮霭相遮蔽 禾黍秋风听马嘶

  五、(22分)

  15.(6分)

  不能删去。(1分)这一段看似闲笔,其实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这正是作家匠心所在。(1分)作用:(1)这一段为下文觅食沙枣的情节做铺垫;(2)沙枣“含淀粉”、稀有及廉价的特点,与下文“我”冒险觅食的情节形成因果及对比关系,表现生存环境的恶劣;(3)给文章增添了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作用”共4分,答对一条给2分、两条给3分、三条给4分。意思对即可。)

  16.(4分)

  (1)“我”在黑暗中迷路,望着没有方向的沙丘十分恐惧,不敢再往前走。

  (2)沿排水沟独自行走,“我”感到孤独,同时感受到自由的可贵,心中不免激动。

  17.(6分)

  (1)暗示时间由黄昏到黑夜,为“我”的迷路做铺垫,渲染“我”担心掉队的恐惧心理;(2)月光使“我”从迷路到得路,推动了情节发展,增添了文章波澜;(3)月亮使大戈壁滩由黑暗转而空旷,映衬出人的渺小和孤独,也使“我”体会到梦寐以求的自由,从而拓展了文章的意境。

  18.(6分)

  (1)第一问:“我”离开队伍到大戈壁滩寻找沙枣,摆脱了集体的摆布。第二问:黑夜降临了,如果再不归队,就可能因迷路和寒冷、恐惧而面临死亡的威胁。

  (2)提示:这句话之所以“超越了文本意义”,是它揭示了人在社会中无处不在的矛盾。如果谈“体验”,可以结合生活,阐明人在追求自由时如何陷入了更为深重的桎梏;如果谈“哲理”,可以从关系型的两方面入题,比如个人自由的追求与社会惯性之间、人的美好愿望与人本身局限性之间等,可理解为人在试图打碎枷锁的同时,其实是在形成新的枷锁。这是一道开放性较为明显的试题,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大致在范围之中,表述基本准确流畅,即可给满分。

123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