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19年高考语文强化试题及答案(6)

2019年高考语文强化试题及答案(6)

中华考试网  2019-03-06  【

  1.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书

  于 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读书人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答案:描绘了以书为友,勤于读书,自得其乐,高雅不俗的读书人形象。

  诗歌助读: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颔联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像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

  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①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③?平生况有云泉约④。归去来,一曲仲宣⑤吟,从军乐。

  注: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②长川:词

  下片中的桐江。③成底事:一事无成。④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⑤仲宣: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字,王粲有《从军行》五首。《乐

  府

  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答案:刻画了一个厌倦仕途、渴望归隐的词人形象。上片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词人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词人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词人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下片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宦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

  诗歌助读:“暮雨初收”几句写萧瑟的秋天、雨后的秋夜使人感到清冷。这是傍晚泊船的情景,以静态描写为主。至“几许渔人飞短艇”始,词境由静态变为动态,“尽载灯火”四字点出渔舟夜归,反衬整个环境的静寂;“飞短艇”的“飞”字表现出渔人的喜悦心情,反衬出外漂泊者的孤独和凄苦。“遣行客”三句表达了词人的漂泊之苦,渴望结束这种羁旅行役生活的追求。过片几句,从烟、波、山着笔,言简意丰,最是传神。写的是词人一早醒来,见船沿桐江再向前行,美丽景色使忧愁一扫而光。“鹭飞鱼跃”,写江上环境之清幽和生物的自适情趣,从而引发词人对游宦生活的厌倦情绪。“游宦”二句,情绪一抑,兴起哀叹。

  3.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人影窗纱

  【宋】 蒋捷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①折去;知折去、向谁家?檐牙②,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注:①从他:听任他。②檐牙:高高翘起的屋角。

  词中的说话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答案:形象:①性格温和(可结合“折则从他折去”具体分析);②善良(可结合“折则从他折去”“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具体分析);③细心(可结合“是谁来折花”“知折去、向谁家”具体分析);④爱美(可结合“须插向、鬓边斜”等具体分析。(答出

  其中两点即可)

  诗歌助读: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令。这首词是通过心理活动来反映另一个人的行动的。看到有个人影映在纱窗上,她想:是谁到自家的院子里来折花?如果想折,就要让折花人好好折去。继而提出问题:这人是哪家人?要把折到的花带哪里去?接着说,家中的花,要数檐牙的树干高处的最好,折花时要掐得高一些,免得伤了花,并悄悄叮嘱折花人,把花斜插在鬓角边。好花被折,主人公不走出闺房加以劝阻,只在房中轻轻告知,性格温和、善良、爱美的大家闺秀形象跃然纸上。词以散文化的特写,点出生活情景。描写人物的心理较为含蓄,用词不精雕细琢,而崇尚自然,令人耳目一新。

12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