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19年高考语文阶段性提升试题及答案(2)

2019年高考语文阶段性提升试题及答案(2)_第3页

中华考试网  2019-01-26  【

  27、下列作品中不是以谥号来命名的是( A )

  A.《聊斋志异》 B.《王文公文集》 C.《欧阳文忠公文集》 D.《范文正公文集》

  28、好汉宋江、林冲所受的刑罚是( A )

  A.黥刑   B.膑刑   C.宫刑   D.劓刑

  相关知识:

  墨在罪犯面部、耳后、颈项、手臂上刺刻后涂以墨的刑罚,是最轻的刑罚。战国时秦称为黥刑(在脸上刺字),广泛适用,并与其他刑罚相结合。

  劓 割掉鼻子的刑罚。重于墨刑,轻于剕刑。起源于夏,周代广泛适用。

  刖断足的刑罚。也称剕刑。重于劓刑。春秋战国时普遍施用。齐国因受刖刑者多,曾出现 “屦贱踊贵”现象,踊就是刖足者穿的鞋。秦及汉初,罪重者斩右趾,罪轻者斩左趾。

  宫 男子割势、妇人幽闭的刑罚。

  膑刑,剔去膝盖骨的刑罚。

  29、“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在拜礼中,礼节最重的是( C )

  A.空手 B.顿首 C.稽首 D.肃拜

  相关知识:九拜-稽(音同其,三声)首(最重)、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稽首,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后。是拜礼中最重者。

  顿首,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是拜礼中次重者。

  空首, 是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是拜礼中较轻者。这三拜是正拜。

  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

  吉拜,是先拜而后稽颡,即将额头触地。

  凶拜,是先稽颡而后再拜,头触地时表情严肃。

  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

  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

  肃拜,是拱手礼,并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礼。推手为揖,引手为肃。其实也就是揖。这是军礼,军人身披甲胄,不便跪拜,所以用肃拜。其他几种拜礼都是正拜的变通。

  30、五岳中 “东岳”指的是( B )

  A.华山 B.泰山 C.嵩山 D.衡山

  相关知识:东西南北中,泰华衡恒嵩,鲁陕湘晋豫,五岳多奇峰。

  31、下列关于古代音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

  B.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被称为“雅乐”。

  C.《阳春》、《白雪》都是古代秦国的歌曲名。

  D.《六幺》是唐朝有名的古筝曲名。

  相关知识:五音亦称“五声”。指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征、羽五个音级。《管子·地员》载:“凡听羽如鸣马在野,凡听宫如牛鸣窌中,凡听商如离群羊,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音疾以清。” 五音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唐代以后叫合、四、乙、尺、工。“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

  “雅乐”的意思即“优雅的音乐”。雅乐是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雅乐的体系在西周初年制定,与法律和礼仪共同构成了贵族统治的内外支柱。以后一直是东亚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宫廷雅乐乐谱在中国已失传,只有韩国、日本及越南尚有保存。

  《阳春白雪》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现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liù yāo 《六幺》又名《绿腰》、《录要》、《乐世》,是唐代有名的大曲(琵琶曲)之一,”此曲的结构有“此曲拍无过六字者,故曰《六幺》”的说法。(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3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闾左”。

  B.古时座次、坐向规定严格,一般坐北朝南为“尊位”。

  C.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主要分国讳、家讳两类。

  D.古人讳言死:天子死曰崩,大夫曰薨,庶人曰死。

  33、指出内容有错误的一项( A )

  A.古人常用某些词语作为年纪的别称或解释,如“垂髫”指童年,“不惑”指四十岁,“黄发”指老年。(长寿老人)

  B.《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人定初”指二更刚开始。

  C.古代“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帝王所居,左宗庙,右社稷,以时祭祀,十分看重,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古代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为“监生”。

  相关知识: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汉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明朝由于首都北迁,在北京、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于是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

  3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C )

  A.“三纲”是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后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教义。

  B.在古代,“亲戚”中的“亲”主要指(族)内亲,“戚”指外亲。

  C.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簸箕的坐姿叫做“长跪”,挺直上身而跪叫做“箕踞”。

  D.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叫做“封禅”。

  相关知识:“箕踞”指臀部既着地或着物 ,两腿又张开。“箕踞”和“踞”被视为无礼。“长跪”“跽(危坐”)则是臀部离开脚跟 ,腰板伸直 ,上身耸起 。

  35、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 )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相关知识:避讳种类

  【国讳】指举国臣民,甚至包括皇帝本人,都必须遵循的避讳

  【家讳】家讳,是家族内部遵守的避父祖名的作法。

  【内讳】实际上也是家讳,所不同的是指避母祖名讳

  【宪讳】指对上司官员的名讳

  【个人讳】顾名思义,就是对自己名字的避讳。

  避讳的对象有四类:

  一是帝王,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属于当时的“国讳”或“公讳”。

  二是讳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

  三是避圣贤,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

  四是避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是全家的“家讳”或“私讳”

  避讳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改字法、缺笔法、空字法。另有避名称字、改变称呼.为了尽量克服避讳带来的弊端,减少讳字,封建帝王采取了两种约定俗成的取名方法:一是大量采用单名,二是采用冷僻字取名

  忌讳 产妇称“红人”,月内不能串邻走舍;古人讳言大、小便,常有说法有“更衣”、“出恭”、“解手”等;古人讳言“死”《礼记·曲礼下》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hong)、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6、“豆蔻年华”和“弱冠之年”分别指女子和男子的岁数是( D )

  A.13、18  B.15、20 C.15、18 D.13、20

  相关知识: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

  12岁称金钗之年。 13岁称豆蔻年华。 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破瓜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摽梅之年。

  男子

  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半百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37.古代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位卑处下位。而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因此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 B )

  A 坐东面西 B 坐西面东 C坐南面北 D 坐北面南

  相关知识:堂内座位尊卑顺序依次为:南面(座在北而面朝南)、西面(座在东而面朝西)、东面(座在西而面朝东)、北面(座在南而面朝北)。(左卑右尊)

  表现在官职上,就是贵右贱左。所以,“右迁”是升职,左迁是贬职。

  室内座位最尊的是东向(座在西而面朝东),其次是南向(座在北而面朝南),再其次是北向(座在南而面朝北),最卑是西向(座在东而面朝西)。(左尊右卑)项羽在鸿门宴中就是如此安排的。

  38、在称呼上,古人常常把几种特征杂在一起来称呼,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请说一说前两人的称呼依次是( )

  A、籍贯、姓、名及字 B、籍贯、姓、字及名

  答:( A)

  39、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下面列出来的哪一个不属于九州?( )

  A、中州 B、扬州 C、梁州 D、荆州

  答:(A)

  关注2019年高考语文备考试题(100讲)

  2019年高考数学备考试题及答案(40套)

  2019年高考英语备考试题及答案汇总(110套)

  高考满分作文系列(25篇)

123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