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全国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文艺复兴》_第5页

中华考试网  2015-02-08  【

  1.解析:选D。解读材料,从“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等可知,材料强调正义和法律是以人的意志为基础的,即强调法律要在肯定人性的前提下制定,实际体现智者学派的思想:人是根据自身的利益,凭借强权或经由相互约定来建立社会秩序与正义观念,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2.解析:选C。 理解题干诗歌的主要含义,从“德行、求知,智慧,向善,人性之巅”等可以判断强调人的品德、智慧、善的灵魂,这与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相符,故选C项。

  3.解析:选B。从材料“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结合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可以判断是苏格拉底的思想,与其相关的是B项。

  4.解析:选C。本题考查智者学派的局限性。“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反映智者学派强调个人随意性,故C正确。

  5.解析:选B。从材料中“还明明地诱导了他的门人中那些有犯罪倾向的人停止了罪行,劝勉他们追求那最光荣最美好的德行”,可知肯定了苏格拉底为社会道德付出的努力,故选B项。

  6.解析:选D。分析可知,题干两种观点都是人文主义的体现,都强调人的价值,A项“进一步”说法错误;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应仅是苏格拉底,并没有准确、全面的说明题干两个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阶段,B项排除;C项“根本变化”说法错误;依据题干解读可知,题干两种思想反映的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两个不同层次,即由感性到理性,D项正确。

  7.解析:选B。为“蒸汽时代”作了思想准备的是启蒙运动,A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无关。注意题干中“挖掘的对象是人类”,即莎士比亚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是人文主义思想巨匠。

  8.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肯定了人的价值,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A项强调的是人要志存高远,排除;B项是儒家思想,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明显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符合题意。故选C。

  9.解析:选A。解答本题要理解当时西方的社会生活的时代背景及题干物品代表的含义。据关键信息:1497年、主要原因。迁移文艺复兴相关的知识点,可以判断题干所罗列的物品体现文艺复兴时期反对宗教神权的象征,表达的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等,故A项正确;D项民主自由应属于启蒙运动的主张,B、C两项过于绝对,排除。

  10.解析:选B。理解题干诗句,可以判断是肯定人的价值,歌颂人性,把人放在第一位,否定教会对人性的压抑,符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故选B项。

  11.解析:选D。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恩格斯认为用“再生”表达文艺复兴运动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是因为文艺复兴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反封建斗争。故选D。

  12.解析:选C。欧洲的文艺复兴只是学习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并非提倡吸收外来文明,故A不正确;欧洲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排除B;D项不符合史实;C项符合题意,故选C。

  13.解析:第(1)问回忆教材知识可知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对人的价值和人的作用的肯定。人文主义产生的根源在于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进步。第(2)问从材料2中“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以及对仁义和诚信的认识入手回答即可。第(3)问中国和西方启蒙思想家都反对君主专制。结合明清之际经济发展特点、思想特征和黄宗羲们的阶级属性等回答“原因”。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回答“启示”。

  答案:(1)核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社会根源:古希腊工商业的兴盛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2)根本原则:保持和谐关系、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

  (3)共同主张: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原因: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脆弱,使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思想家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

  启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第(1)问,材料1对独尊儒术思想的作用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解读;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二者观察问题的角度和关注重点不同。第(2)问材料2中一方面是推崇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否定和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其原因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第(3)问,文明史观的角度是指思想文化的发展是依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近代中国不断向西方学习,思想文化领域的学习不断迈进。

  答案:(1)不同:李威熊肯定了独尊儒术能维持国家统一的作用;胡寄窗在肯定其对巩固封建政权所起的作用的同时主要强调了它对文化发展的危害。原因:评价的视角、关注问题的重点不同。

  (2)态度一:尊崇中国文化。理由:认为中国儒学符合道德和理性。

  态度二:批判中国文化。理由:认为中国儒学维护专制主义统治。

  分歧原因:他们缺乏对中国儒学客观全面的认识,只是片面地借用儒家文化为各自的政治主张服务。

  (3)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危机,各阶级积极学习西方文明,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提出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和民主、科学观念;无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12345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