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同步训练:《分析散文的结构》1

2015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同步训练:《分析散文的结构》1_第4页

中华考试网  2015-02-01  【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空气虽然没有重量,但它的力量却大得令人难以想象,它显示力量的方式是自身的快速流动,人类称之为“风”。

  B.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形象地表现了风的特点以及它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C.文章起始句“世界上有一种神奇的东西,人们一分一秒都离不了,却又看不见摸不着”是全文的主旨句,整篇文章就是围绕这句话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表现风与人类的关系的。

  D.作者由“沙尘暴”这种风的恶作剧追根溯源,发出人类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要再乱砍滥伐的呼吁。

  E.文章结尾句发人深省,指出人类如果继续肆意地破坏环境,最终只能自取灭亡。

  ★6.文章写的是“风”,可为什么要从“空气”写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在写夏天的风时,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加以举例说明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联系全文,试探究“如果人类真到了把地球撕扯得一丝不挂的时候,那就等于人类已为自己掘好了坟墓,最终埋葬的正是人类自己”一句的丰富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解析】选BE。B项“希望戈壁能像草原那样焕发蓬勃的生命”无中生有;E项没有“大西北多姿多彩的生活”。

  2.【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提取和概括的能力。答题时要分点概括,以显现思维的广延性和答案的层次性,答案应是概括的、总结性的语言形式。

  【答案】①是四大文化体系的交汇点;②有过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③留下了辉煌的二十四史;④产生了悲怆的文学艺术。

  3.【解析】客观的自然环境与主观的感受相结合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往往是营造一种氛围,烘托人物思想与情感。

  【答案】①为下文表达作者对现今戈壁的荒凉死寂的感慨作铺垫;②为下文赞美戈壁当年的辉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而蓄势;③与篇末三段写戈壁美丽、壮观的风景,无限的生机和顽强的生命力构成照应。

  4.【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题目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要把文章的题目和小说的主旨联系在一起来考虑,这样可以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赞成和反对两种意见皆可,但要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1)从文章内容看,这个题目很恰当。“戈壁有我”是全文的主旨。作者通过对戈壁滩的历史和现状的描写,揭示了人类在宇宙面前的渺小,同时赞颂如此渺小的人类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在讴歌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时,作者又写道“不,还有我!有我在,大戈壁便增加成了二维”,强调人类这种精神的延续,至此,文题照应,浑然一体。

  (示例2)从文章内容看,这个题目不是很恰当。作者用大量篇幅描写戈壁滩的历史,赞颂了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出的辉煌文明。作者放飞思绪,抒写了昔日古战场飞将军李广、汉家大将军霍去病、汉武帝的使臣张骞和佛宗玄奘,虽然作者提到“戈壁有我”,但那是为表达对生命的颂扬,“我”与戈壁的关系并不是文章重点。若以“戈壁随想”为题更切合文章内容。

  5.【解析】选BC。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的分析综合、鉴赏能力,难度不大,考生只要能够把握全文的主旨、写作思路以及表达技巧就能够作出准确的判断。根据原文不难看出:B项,文中没有运用象征手法;C项,该句不是全文的主旨句,文章是以此引出对风的描写。

  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分析作品结构,要注意谋篇布局的一些技巧,如线索、过渡、前后呼应等;概括作品主题,一定要有整体意识,从文章的整体入手,要注意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等。考生应根据文中第1、2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根据“风”和“空气”在整篇文章中的位置、作用及它们与其他部分的关系去回答。

  【答案】因为“风”是“空气”流动产生的,从“空气”写起,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对“风”的描写,同时也使读者对“风”的来源有了感性的认识。

  7.【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散文的基本特征和常用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生解答此类问题,一方面要了解散文常用的表达技巧并能够结合全文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要注意表述时语言应精练,尽量用一些专业术语。文中第5自然段是回答本题的有效阅读区域。

  【答案】运用了对比、比喻、拟人等手法。作者将人造风与自然风进行对比,突出了自然风的清爽;文中还将风比成暴君、大力士,突出其狂暴和力大无比;另外,作者又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风以人的性情,说“它发起火来就会一改往日的温情友好”,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风的特点。

  8.【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在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探究能力。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一定要根据作品的内容,同时应结合自己的认识或见解,在整体把握作品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

  【答案】地球被人类撕扯,说的是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肆意地破坏生态环境,乱砍滥伐。人类的这一做法将使地球被撕扯得一丝不挂,地球上的植被将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这最终会导致人类自身的灭亡。

1234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