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全国高考历史模拟题 >> 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5-01-29  【

  8.(2014·江苏宿迁模拟)五年一规划,是中国经济安排的一大特色。“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最后并无定稿。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方针出现偏差

  B.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变化

  C.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D.中苏关系的日益恶化

  9.(2014·柳州模拟)“共产主义是天堂,公社就是登天梯;如果天梯搭得好,我们就能上天堂。”这类歌谣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

  A.社会主义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10.下表是1957—1960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构成比例表,对表中所示数据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占工农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轻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总产值 1957 43.3 31.2 25.5 1958 34.3 30.5 35.2 1959 25.1 31.1 43.8 1960 21.8 26.1 52.1 ①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萎缩 ②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严重 ③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④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2014·梧州模拟)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12.(2014·贵港模拟)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二、非选择题

  13.(2014·湖南长沙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1)根据材料1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材料2:目前……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是小生产小私有者的生产关系,即所谓小农经济。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

  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

  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如耕作法、施肥法等。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总结报告》1953年

  (2)根据材料2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党中央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3:1953—1977年中国的人口迁移(估计)

  时期 流向 人数(百万) 1953-1961年 农村至城市 39.24 1961-1977年 城市青年上山下乡 67.25 ——薛风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3)上表人口迁移反映了1953-1977年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什么状况?试分析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

1234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