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全国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5-01-29  【

  2.(2014·来宾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顺乎事理人情)。……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不寻求那些,满足私欲的东西),使民心不乱’。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品级身份)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审察)。量才授职,务省官员。故《书》称:‘任官惟贤才。’又云:‘官不必备,惟其人。’……此皆载在经典,不能具道。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卿宜详思此理,量定庶官员位。”玄龄等由是所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同一类人)者,只可特赐钱帛以赏其能,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遣诸衣冠以为耻累(致使绅士、大夫引以为耻)。”

  ——摘自《贞观政要》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的主张与具体措施。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唐太宗的治国策略。

  3.(2014·昆明一中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康熙不论对传统文化还是对西学,不论对中国人还是对外国传教士,都没有偏见。他的这种对待各种文化、不同种族的平等心态,来自于其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

  材料2:康熙对孔孟程朱那一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实在基于对儒家消极方面的偏爱,并由此造成了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汤若望、南怀仁的天文历算虽然精确,却只用来为宫廷迷信服务;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等人花费三十多年测绘出了《皇舆全览图》,全国印刷业、测绘业却未趁此而改进;南怀仁造出的西洋火炮虽受到康熙帝的夸奖,却既未推广,也未引起对军火工业的重视;科学著作翻译过来了,而府州县学仍在以八股取士。

  ——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

  (1)材料1、2在康熙帝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这种不同。

  (2)有人认为是阎崇年过人的学问成就了康熙帝过人的业绩,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1234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