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北京高考 >> 北京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_第5页

中华考试网  2014-11-08  【

  21、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歌德说,我们的生活就象旅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目标会丧失,力量也会化为乌有。

  请以“思想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的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桂林十八中11级高三第二次月考答案(语文)

  1、 B A关注 包扎zā C跌宕 澎湃péng D如鲠在喉 气势磅礴páng

  2、 C  A项“如履薄冰”,比喻做事非常谨慎小心,不符合语境。B项“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用在此句不合语境。 C项“啧有烦言”,很多人说不满意的话,符合语境。D项“特立独行”,志向高洁,行为特异,不随波逐流。不合语境。

  3、 B  A项,搭配不当,“花香”不能“娇艳欲滴”。C项,语序不当,应将“中国”放在“最古老”

  之前。D项,不合逻辑,“世界植物花卉、中国各地植物花卉以及秦岭特色植物花卉”不能并列。

  4、C ③句放最后,构成假设关系,排除D项;“应有”与“不应”相对,故②句放前,排除

  A项;④⑥分别与⑤①照应,④前的“故”,可断定“④⑥”放“⑤①”后,排除B项

  5、D D项未强调土壤生成的时间很长,不能成为依据。第一段关键句前面的内容是原因。

  6、A B项“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文中没有依据,C项偷换概念,应将“有机质”改为“矿物质”,D项以偏概全,根据第四段最后一句话可知,以往的人造土壤不一定都对人体和植物有害。

  7、D D项的结论太过绝对,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文中并未说火星是最适合人类移民的星球。

  8、B 顾:看望。

  9.B ③说的是世宗,与王朴无关;⑤世宗悲痛,说明两人关系密切。不能作为王朴敏锐多材智的证明;⑥是说人们对王朴性格刚毅果断的反映。与王朴敏锐多材智无关。

  10.B 张冠李戴。征伐江淮的是世宗。王朴当时做东京副留守,留守京师

  11.(1)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扰,扰乱、排除,1分;“亲败刘旻于高平”,介宾结构后置,1分;慨,慷慨,1分;平一,平定统一,1分;句子通顺1分。共5分)

  (2)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见信于”翻译出被动句特点1分;难,责备,1分;莫,没有谁,1分;加,超过,1分;句子通顺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王朴,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年轻时考中进士。担任校书郎,依附于汉枢密使杨邠。杨邠和王章、史弘肇等人不和,王朴见后汉建立的时间较短。后汉隐帝(刘承佑)年少软弱,任用小人,而杨邠作为大臣,和将相的是关系不和睦,料知他一定会作乱,于是离开扬邠回到家乡。

  周世宗(柴荣)镇守澶州时,王朴担任节度掌书记,周世宗即位,王朴又改任比部郎中。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多次看望大臣询问治国之道,选拔文士徐台符等二十人,让他们写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王朴就在被选的行列中。而当时的文士都不建议皇帝急于用兵。认为平定叛乱,应该先修德,收买民心。只有王朴认为江淮地区可以首先平定。周世宗从前就了解王朴,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更加认为他有奇才。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太事,都合自己的想法,于是决心采用他的建议。显德(周世宗年号)三年,征讨淮河地区,任命王朴为东京副留守。回师后,加封他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又升枢密使。

  周世宗时期,对外征讨,对内修订法度。王朴聪明,才智很高,不只当世政务。就是阴阳律历巧等方面,也没有不精通的。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周世宗讨伐淮河地区,王朴留守京师,增广新城,开通道路,京城更加庄严宏伟。现在京师的情况,大多是他规划的。他制定的音乐,至今还采用着,无法更改。他上奏的用兵方略,也不是只能用在一时的策略。他说的各国灭亡的次序:“淮南可以最先平定,并州是一定要消灭的敌人,在最后灭亡。”后来宋朝兴起,平定天下,只有并州最后臣服。都像王朴说的一样。

  显德六年春天,周世宗派王朴巡视汴河口,建造斗门,回京.到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拜访,疾病发作,倒在座位上,抬回去后就死了,时年五十四岁。周世宗亲临了他的丧礼凭吊,用玉馘敲门地,大声痛哭了好几次。追赠王朴为侍中。

  12. (1)(4分)

  “荧荧”既指"残灯斜照",又指泪光,比喻贴切新颖。一方面表现了作者为友人的离别而哀伤,因思念而泪流满面(2分);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担忧而彻夜难眠,读来令人叹惋不己(2分)。

  “亭亭”二字,将山塔拟人化,写出临平山上亭亭伫立的高塔似乎也在翘首西望,不忍朋友的离开。一方面表现了词人因不能像亭亭耸立的塔能目送友人远去而产生的深深的遗憾之情(2分);另一方面表达了词人不像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西来复送客远去,为友人的离去而依依不舍的感情(2分)。

  (2)(4分)

  下阕通过描写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这些景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因思念友人而夜不成眠的凄凉悲伤地心境(2分)。

  13、(1)谗谄之蔽明也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3)必使仰足以事父母_

  14.(5分)极力写了梧桐树的叶子之多之大、绿意之浓之深。(2分)这样写既为下文写“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蓄势(2分),又为作者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做铺垫。(1分)

  15.(6分)发现“新桐初乳”“绿叶成荫”时亲切、欣喜。(2分),看见“梧桐叶落”时无奈、伤感(2分),领悟自然、人生和艺术真谛时平静淡然。(2分)。

  16.(6分)修辞手法+例句+分析 (每点2分,答对3点即得满分)

  ⑴、对比,将“落花”与“落叶”对比,突出“落叶”象征的悲哀之情之深。

  ⑵、引用,引用古诗,拓宽了意境,“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拓宽了意境,满含作者失而不可复得的伤感。

  ⑶、比拟,“它们大惊小怪的闹将起来”、“成群的飞下一大批来”,表现出树叶对北风的到来感到突然,和离开枝头的不情愿。

  ⑷、比喻,“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沟通了树与人、自然与社会的联系,流露出作者对树叶脱尽的感伤和同情。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